沈家宏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集锦在社会舞台上绚烂亮相

沈家宏先生的祖先曾是一位著名的“辛亥”老人,乌镇南栅自清咸丰年间起沈亦昌冶坊就以铸造锅釜和龙凤烫斗闻名。其祖父是该冶坊的主人沈和甫,出身儒商,他热心于地方公益,在清光绪二十八年创办了中西学堂,并任校长,与孙中山等有交往。当时不少志士视他为知己。他的姑父赵君迈先生,有一表弟赵展岳先生。而能追溯到的沈家祖辈是抗倭英雄沈东溪,其子孙继承冶铸业开设沈亦昌冶坊。

从小,沈家宏在苏州的大舞台上就开始表演。他在日本留学后回国,大约1938年参加过抗日部队,该部队驻扎在乌镇,当时他在司令部任秘书。在20世纪40年代初,他已经是“程派”名票友。上海的程派名票们每星期都来他家的聚会,与方昌达、李文魁、徐寿星和徐寿眉兄弟、夏邦琦、郑大同、王希伯和李家载等探讨“程派”戏。

当时有一位好朋友希望他教教孩子,从那以后那位“世侄”中学放课就去他的家听他“说戏”。20世纪40年代初,他请周长华到上海并住在自己家的客房,让穆铁芬与周长华一起教导那位“聪明的世侄”,后者也学会了京剧艺术,那就是唐在炘。唐在忻先生最初是在他的家里学习拉琴,“程派”的琴师们都不愿伴奏,但通过他的帮助,最终铺平了唐在忻登场之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家宏与程砚秋本人、穆铁芬、周长华——两位早期和中期琴师,以及赵荣琛、高华和顾森佰都是好朋友。在1953年,为庆祝程砚秋最后一次演出,夏邦琦与联合作东为其饯行。1954年,在上海创办亚洲实业铁工厂。这段历史见证了一个家庭对京剧艺术深厚情感以及对艺术传承的坚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