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湖畔派代表诗人探索世界上最伟大的五首自然诗篇

我回想起湖畔派的诗人,他们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早期的一个重要分支。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这三位诗人曾经一起居住在英国东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居住在格推斯米和文德好米两个地方,以赞美自然风光而闻名。他们对法国有所追求,但最终选择了守旧,主张恢复古典传统。在文化上,他们反对古典主义,倡导唯情论,强调乡土文化。华兹华斯的《抒怀歌谣散·叙言》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而他的《丁登寺》是代表作之一。柯勒律治的《古船子咏》则充满了神秘和怪异的情调,而骚塞的小诗《审讯的幻境》则是献给英国王室的一首赞美之作。

我了解到,这些诗人的作品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开始。他们于1798年出版了《抒怀歌谣散》,并且在1800年的重版时,华兹华斯还撰写了一篇名为《叙言》的序言,这成为与古典主义达成妥协的一种艺术形式,因为他们对抗了古典主义传统,并推广了浪漫主义艺术理念,所以又被称为“浪漫派的反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诗人都深感悲观,对现实退缩,并向往过去,用中世纪宗法社会中的粗犷作为依靠。当时,他们中的骚塞甚至公开敌视青年诗人拜伦和雪莱。而当湖畔派墨客的心态更加明显地变得悲观时,拜伦、雪莱崭露头角,与湖畔派开展了一场论战。在一809年拜伦发表的一首讽刺性的小诗中,他回击了那些批评他的文章,并且用尖锐的话语斥责了湖畔派墨客们悲观的情绪。这场争议导致人们将拜伦、雪莱以及济慈称为“洒旦派”,即恶魔。

总结来说,湖畔派代表的是悲观浪漫主义,而洒旦派则代表的是主动浪漫主义。而尽管湖畔派在与古典主义斗争中做出了贡献,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很高的地位,但它们历史上的影响力远不如洒旦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