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皇帝过年时吃什么美食

回到清朝当皇帝,过年时的盛宴是怎样的?清代宫廷中,皇帝的饮食习惯有着深远的意义。除夕之夜,是唯一一个皇帝会召集妃嫔们一同用餐的情形,以示家庭和睦与团圆。

在乾清宫内,一张金龙大宴桌被精心摆设,菜点繁多,其中共有八路、六十三品佳肴。此外,还有苏糕、鲍螺等美味佳肴。除了这些,两旁还备有一些小吃,如炉食、小点心,以及敖尔布哈(奶饼子)、鸡肉馅包子和米面等。

午后三时二刻,当礼乐声响起时,乾隆帝先坐下,然后妃嫔们依次入座。汤膳首先由雕漆飞龙宴盒送上来,每位妃嫔都享受到粳米干膳和羊肉卧蛋粉汤。而汤膳结束后,便开始了戏剧表演,再送上了奶茶。在“转宴”环节之后,便是酒宴,一桌四十品佳肴,为满汉大臣及蒙古亲王赐予。

晚膳过后,不久太监便命御膳房送上酒膳。一桌吉祥盘、一品果子、八品水果、一品捶手四品的丰盛菜肴摆出。皇帝用好酒膳后,将保存好的月饼赏给阿哥公主们。此外,还有一项必须遵守的传统——深夜二点分到钦安殿礼佛,再到圣人、药王前拈香,最终在昭仁殿享用煮饽饽,这是一种将各种面制糕点称为饽饽的小吃,即现代北京人称之为水饺或煮饺子的食品。

每年元旦,光绪十一年正月初一,在养心殿里,用煮饽饽作为必需食物之一。在一次进猪肉长寿菜馅儿煮五个以上,每次进猪肉菠菜馅煮七个以上,更显其珍贵性。在同治朝,由于同治帝急躁,他不愿意自己动筷,而让贴身太监张文亮替他用餐。这一切都是为了体现皇家的尊严与权力,但也反映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乏味与压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