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八十回中频繁接触到与丝绸相关的服装与饰物、丝绸面料、陈设用品等,其专业知识的精确宽泛,品种的繁多和真实,无不令人惊叹。
红楼梦中琳琅满目的丝绸品种
(作者:解晓红,从事中国纹样史和刺绣艺术的研究工作)
《红楼梦》(以下简称《红》)中荟萃的丝绸品种不下十几种,虽不全面倒也丰富,现分类粗作整理,并加以解释。
薄型织物
纱罗是一种质地轻薄、纱线组织稀疏的丝绸织物,“方孔曰纱,椒孔曰 罗 ”,古 人 常 以“ 蝉 翼 ”、“轻烟”来比拟轻薄柔软的纱罗,《红》中 称 纱 罗 为 “ 软 烟 罗 ”、“ 霞 影纱”。且听第四十回,贾母由窗纱引发的一番议论:“那个软烟罗只有四种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作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地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软烟罗;那银红的叫做‘霞影纱'。”“老祖宗”既是丝绸专家,又是艺术家,诗情画意的描述颇值玩味。刘姥姥离开贾府之际,收到赠别礼品,其中就有“实地子月白纱”,实地纱是纱中最厚密的,接近于白的浅蓝色厚密纱,用平儿的话说用作衣服里子。可见,在清代,纱除用作居室饰品,如窗屉、窗纱、灯笼罩子等,还广泛用于服饰。纱是古代夏季普遍使用的衣料,曾有“衣必华,夏必纱,冬则裘”的说法,但透过《红》中的表述,纱在当时多用于内衣或者棉衣夹袄的里子,已经不算是高贵面料了。要不,送与刘姥姥的为什么不选择绫缎而送青纱和茧绸呢?
此外,薄型织物还涉及到绢、绫、纨等,绢是一种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适用于作画或装裱之用,四十二回宝钗嘱咐丫鬟向凤姐要一块“重绢”,就是用于作画料的。纨只在二十三回中“水亭处处齐纨动”提到,并且是十二钗之一李纨的用字,纨是较细密的白色细绢,团扇以此为料,也兼作夏季衫裙用料。
至于绫,是缎纹组织,像缎比缎薄,在清朝用于服饰面料。如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丫鬟走来”,又对宝玉的家常穿着这样描述:“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第八回宝玉探望病中的宝钗,而宝钗的穿戴是:“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的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二十一回“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二十四回“鸳鸯穿着水红绫袄儿”,二十六回袭人穿着“白绫细折裙”。再如四十回,贾母见宝钗房内太素净,吩咐拿几件摆设来,其中有一项“白绫帐子”;四十五回,宝玉雨夜访黛玉,匆忙中,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四十六回,鸳鸯的家常穿戴“半新的藕合色的绫袄”。分析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绫在那时除作普通衣料外,还作褥帐等寝具。
厚型丝绸织物
绉、缎、锦、绸 算 是 出 现 于《红》中的厚型丝绸织物了,并且各有分类,名目繁多。
缎
缎类织物在《红》中地位非常突出,出现频率之高,花色品类之丰富,在丝绸织物中当属首位。缎的质地较厚,由于丝线交织的特殊结构,其中的一面具有平滑光泽的效果,所以在本书中赋予“闪缎”的称谓,极其形象到位。
青缎:青缎是黑色的普通缎料,运用最广泛,是丫鬟媳妇们背心的通用面料,还用作陈设物品,如:青缎靠背引枕、青缎靠背坐垫等。另外,青缎是制靴的主要面料,据《清稗类钞》载“靴之材,春夏秋皆以缎为之,冬则以建绒”。如“青缎粉底小朝靴”系宝玉脚蹬的靴子。
妆缎:妆缎亦即妆花缎,是明清以来宫廷专用丝织品,据载是明代南京丝织工人在织锦缎技法基础上,吸收了刻丝的手法,结合运用于提花丝织物的妆彩上,花纹配色极度自由,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妆缎中织有龙蟒纹的,又称蟒缎,据《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载,雍正三年三月十五日内务府奏折中,亦有上用满地风云龙缎、大立蟒缎、妆缎等名目。《红》中多处引用蟒缎,贾母的屋内陈设有金钱蟒缎靠垫,引枕和大条褥等套具,宝玉身着秋香色立蟒白狐箭袖等。可见,蟒缎应属高档富贵的服饰用料,绝非普通人家所能享用。更为有趣的是,二十九回贾母一行人在清虚观打蘸,张道士献符时用“水红蟒缎经袱子”托出符来。僧道用于包裹经卷的便称“经袱子”,张道士选用大红蟒缎制作的经袱托出物品,表示郑重之意,再次印证了蟒缎在丝织物中不同凡响的地位。
洋缎在书中也屡有出现,“大红洋缎窄裉袄”便是凤姐初见黛玉时的上装打扮,大红颜色足见王熙凤的热辣性格,洋缎面料体现了她在贾府中的显赫地位。在第三回中,宝玉穿着“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洋缎就是倭缎,据《天工开物》记载,倭缎系日本国织造,后漳、泉海滨一带仿造,亦称倭缎,如《大清会典》有记载江宁织造局岁织倭缎六百匹。倭缎只被贵族服用,与平民无缘。
锦
织锦是很厚实有纹彩的丝绸织物,在汉代很流行,唐代极盛,元明以后,锦逐渐衰落。清代的风尚服装以绸缎及毛织物为贵,锦只做锦匣、枕和靠背等家饰用品,或用作衣饰镶边。如第三回中,炕上有锦褥、锁子锦靠背;九十回有“宝蓝盘锦镶花绵裙”,五十三回中贾母正房有“锦茵绣屏”,锦茵是锦褥或锦垫。四十回凤姐为宝钗摆设屋子,榻上铺着锦茵蓉簟,华美的丝绸褥子和荷花图案的竹席相映衬,为素雅的房间增添了几份光彩;四十九回,宝钗穿斗纹锦上添花……鹤髦,此处的锦实指缎纹底上再织花纹的织锦缎,所以称为“锦上添花”。
绸
绸这种厚型织物在《红》中分为宫绸、茧绸、绉绸和洋绉。
宫绸:是宫廷专用绸,工料均极考究。《清代的苏州织造局志》卷七上载有八庵花宫绸、八庵素宫绸等名目,“花宫绸一匹需工十二日”,可以想象其精工细作,质量的考究了。
茧绸:四十二回刘姥姥所得贾府赠品提到,属低档丝织物。茧绸产于山东省,在当时以昌邑县所出者质优。原料为柞蚕丝,丝质粗,但别有风格,大概非常适宜于刘姥姥这样的“粗民”穿用。宫绸和茧绸不同的档次标志着穿着者的身份地位,服饰文化透露出的社会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绉绸:四十二回“贾母穿着青绉 绸 一 斗 珠 的 羊 皮 褂子。”绉绸,古称縠(音 hu),今称绉,似罗而疏,似纱而密;由于经纬丝线捻向不同,产生自然皱纹,也称洋绉,第六回中,“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第三回中“翡翠撒花洋绉裙”,这两处都是王熙凤的服饰。绉绸通常用来作皮革服饰的面子料。凡能被贾府风云人物凤姐钟爱的面料一定不俗,亦属上等丝绸。
刻丝
刻丝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多种名称,如《博物要览》作“克丝”,《鸡肋篇》作“刻丝”,《名义考》则称“缂丝”,《格古要记》称“刻色作”,谓其配色如敷彩等,不一而足,名堂纷纭。
刻丝质地厚重,但织法奇巧。它是以平纹为基础组织,用通经回纬方法织造图案,织品正反面具有相同的艺术效应,花纹和地纹连接处出现明显的断痕,像刀具镂刻一般,效果别具一格。刻丝盛于宋代,清乾隆时也很流行,并且品质精美,多用于服饰陈设等,属珍贵的丝绸珍品,在《红》中频频出现,由此可窥其盛况。王熙凤似乎特别青睐刻丝衣装,如“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石青刻丝灰鼠披风”、“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王夫人穿旧送与袭人的一件“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其他如大红缎子缂丝围屏等上等饰具。
其实,清代的丝绸名目林林总总,多达百种,从《红》中总结的丝绸点滴,基本反映了清代丝绸发展状况。
人学研究网·中华文明栏责编:紫天爵
标签: 初中生必看历史纪录片 、 经典哲理故事100篇大全 、 历史类书籍推荐排行榜 、 日系美男长相特点 、 历史中考必背知识点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