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台湾高考惊魂:官员遭腰斩 考生因搜身崩溃
在中国,考试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考生们挤破了脑袋够那一袭橄榄枝,为此作弊的自然也不在少数。那么,古代对于考试作弊是如何处理的?
古试作弊的不少,惩罚也确实严重。在明朝,有一种专门的太监叫随堂秉笔,就是抄抄写写的记录员。崇祯十二年夏,司礼监负责人叫李承芳,他手下有个叫顾三聘的想考随堂秉笔。千不该万不该,顾三聘找到一位叫王建鼎的一篇作文,作为考试答题交了上去。但这次他栽跟头,被人告发,这下子,不仅顾三聘杖毙,还有一位名为王建鼎的人被发往南海子,一辈子别想再混在宫里。
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也栽在作弊上。在弘治年间,他考取了顺天府解元,但第二年的会试中,因有老师梁储推荐、并且程敏政对他非常喜爱,他竟然被预测将成为状元。这引起其他参考考生的极大不满。一道偏题竟然真有两个人答对了,因此大家纷纷猜测这两个人就是唐伯虎和徐经。当有人告发程敏政有意放过他们,由于证据不足,最终三个人的身份都受到了质疑,只能被永久剥夺士子的身份,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
最为大家熟悉也最惨烈的是清雍正年间的一个案例——俞鸿图案。在闽中督学负责组织考试时,因为家人受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了考题,最终判处腰斩。
古人的考场称之为贡院,在北京就设立在现在北京站正对面,那里曾是国际饭店后身儿那一带。一连几天进行考试,所以必须带着吃喝用度以及必需品。而进场搜身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有些甚至因为精神紧张直接崩溃,用借打水之机跳井自尽。
另外,在清朝成都贡院还存在出场搜身的问题,每块瓦片长宽都有一尺多,上面还有“臣诸葛亮造”的字样,而到了乾隆三十年,这些“诸葛瓦”才彻底消失,从未知的地方流落至今是否已无从查寻?
标签: 四大女皇 、 神话故事有哪些 、 女娲造人可怕真相 、 人物的故事100字 、 高质量的且多女主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