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官场风云腰斩与崩溃的高考往事

在中国,考试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考生们挤破了脑袋够那一袭橄榄枝,为此作弊的自然也不在少数。那么,古代对于考试作弊是如何处理的?古试作弊的不少,惩罚也确实严重。

明朝有一种专门的太监,叫随堂秉笔,就是抄抄写写的记录员。在崇祯十二年夏,由于顾三聘找到一位叫王建鼎的一篇作文作为考试答题交上去,被人告发,最终被判杖毙。而王建鼎则被发往南海子,一辈子别想在宫里混了。

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也栽在作弊上。他因投靠考官程敏政而引起其他参考考生的极大不满,最终因为证据不足,他和徐经才被释放,但两人都被永久剥夺了士子的身份,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

最为大家熟悉也最惨烈的是清雍正年间俞鸿图案。在闽中督学负责组织考试时,因为家人受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了考题,最终被判腰斩。

古人的考场叫贡院,有些考生崩溃直接跳井,有些则是出场搜身带走“诸葛瓦”。到了乾隆三十年,这种做法终于停止,但这些历史上的故事却让我们对过去科举制度有了一丝了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