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
自少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入仕,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翰林院编修。明成祖即位,迁太子侍讲,辅佐明仁宗,迁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并兼任兵部尚书。他先后历经五朝,与杨荣、杨溥等同心辅政,被称为“三杨”。
他以“学行”见长,为《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的总裁官。此外,他还是一位忠诚的顾问,对内阁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朝廷决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然而,他的生活并非平坦无波。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几次重大事件影响了他的声誉。首先是其子杨稷杀人案件,这使得他感到羞愧而选择辞职归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批评者开始对他的政策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他过于注重礼节和传统,而忽视了实际问题。这导致了一些冲突,其中包括一次关于减免岁供的问题,在这次争论中,他与吕震发生了激烈的辩论,最终仁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尽管如此,他仍然是一位深受信任的大臣,并在多个关键时刻为皇帝提供了重要建议。在一次大理寺寺卿虞谦被降职的情况下,他积极干预并成功恢复了虞谦原来的职务。
最后,当明宣宗即位时,他继续担任重要角色,并参与修撰《 明仁宗实录》的工作。但是,即便是在这样的荣耀之中,也有一种忧虑笼罩着他——战争留下的疮痍尚未完全治愈,因此对于国家的一片繁荣景象持有保留态度。当他看到群臣歌颂太平盛世时,只能悲观地指出百姓仍然面临温饱之忧,以及战争带来的灾难尚未完全消除,因此提出了继续休养生息数年的建议,但遗憾的是,没有人听从他的声音。
最终,在1444年的正统九年春天,由于健康原因,不得不离开宫廷回到家乡。他在家乡去世那天,被赠予左柱国、太师銘额,并追封为“文贞”。
标签: 简短神话故事100篇 、 高质量架空历史小说 、 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 神话故事 、 中国神话人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