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是明朝初年的重臣和学者。自少丧父,他游学四方。建文帝入仕后,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翰林院编修。在明成祖即位后,他先后历任侍讲、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并兼任兵部尚书。他在五朝中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等同心辅政,被誉为“三杨”。
早年经历
杨士奇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因此他一度改姓罗。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他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扬他的志气,恢复其宗姓。
学习生涯
他游走于湖北、湖南进行教学,其间居住江夏的时间最长。在建文年间,他被推荐到史馆担任编纂官,由于其答卷之佳,被吏部尚书张紞赞赏。
仕途发展
在明成祖即位后,他被晋升为翰林院编修,不久进入内阁参与机务工作数月后,又晋升为侍讲。在永乐二年,他作为左中允,在三年又升为左谕德。他以谨慎著称,对待公事严肃,对人友善,有灼见。
身处宫斗
永乐六年,当朱棣北巡留守时,让他与蹇义和黄淮共同留守辅佐太子监国。当时太子喜欢文学,但也面临着亲信王汝玉的影响。然而,这段经历并未阻碍他的政治生涯,而是加深了他对政治的理解和经验。
仁宣之治
明仁宗即位后,提升他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在这段时间里,他多次提出批评,如减免岁供问题,以及反对使用军马给大臣。这一阶段,也是他最显赫的一段职业生涯,其中包括几次上疏力劝皇帝,但有时候他的意见并不被采纳。
晚期生活及去世
在晚年的生活中,由于自己的子孙行为引起争议,最终不得不致仕归乡。他在正统九年的春天去世,以八十高龄获得赠予左柱国和太师职衔,并谥号“文贞”。
标签: 作文素材历史人物 、 洪荒上古大神排名 、 介绍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 、 中国神话人物 、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