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艳波我们可以用什么故事讲中国

在杨乃斌的一岁生日那天,陶艳波的世界突然变得寂静无声。儿子的耳膜出血,导致听力丧失,这个噩耗给了她和全家人巨大的打击。医生的诊断让他们一再失望,而那些劝告将孩子送到聋哑学校的人,让陶艳波感到绝望。

然而,她没有放弃。她从黑龙江迁到了北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的决心:要为儿子找到一种方法,使他能够正常地交流、学习。这时,她遇见了一种语言——唇语。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陶艳波决定自学唇语,并开始教会杨乃斌说话和识字。

这个决定引起了周围人的疑惑,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对于陶艳波来说,这是唯一能做到的选择。她辞去了工作,与儿子一起上学,从一年级到高三,一直陪伴着他走过每一个阶段。尽管困难重重,但杨乃斌逐渐学会了通过唇形来表达自己,他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开始支持他们,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进行交流。

经过十六年的努力,现在杨乃斌已经成为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一名学生。他虽然失去了听觉,但他的母爱却成为了他最坚强的后盾。2015年2月27日,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陶艳波被授予“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称号,其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不懈追求梦想,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勇敢前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