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远的历史传说中,有两位女英,命运交织,她们是尧帝伊放勋的两个女儿:娥皇与伊女英。两人共享一位丈夫——舜帝姚重华。在那古老而神秘的时代,一种婚俗盛行,即男子有权选择岳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将妻子的姐妹也一起迎入门庭。这一制度,在周朝时被正式确立,并写入礼法,被称为“媵制”。《礼记·仪礼》明确指出:“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作为媵的女子,地位虽低于正室,却高于妾。
据此推测,当年尧帝将女儿送嫁时,便采用了这种媵制。一般认为,正式出嫁的是姐姐娥皇,而妹妹伊女英则是她的媵。无论是妻或媵,他们都拥有共同的丈夫——舜帝姚重华。不过,这桩婚事却遭到了父亲瞽叟的强烈反对。他联合后妻之子姚象,以铲除长子的名义加害于他们,但每次都因舜帝和两位公主智慧勇敢而逃脱。
传说中,娥皇和伊女英不仅是一家人,更是互相扶持、共同进退。在艰难困苦时期,他们携手协力,不离不弃。关于她们身世,有些说法指出娥皇生母早逝,而伊女英则是继母所生的孩子。但在那个父系氏族社会里,她们的地位完全取决于父亲对她们母亲宠爱程度,所以严格来说,她们都是庶出的孩子。
助夫夺君
《竹书纪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尧帝最宠爱的是名叫黄氏的一位妃子,她生下了丹朱。这使得丹朱成为内定的继承人。当尧自觉年老力衰,他果然将皇位传给了丹朱。
然而,这个决定激起了其他兄弟姐妹们的情绪,因为他们一直看着各自母亲受到冷落的心结越积越深。而且丹朱性格凶顽,不顾手足情谊,因此大家都不愿意让他做这个皇帝。一场斗争不可避免地爆发,最终九个小舅子和姚重华取得胜利,将尧和丹朱囚禁起来。
三年后,由于众人的支持,姚重华最终赢得了这场斗争并成为“舜帝”。尽管更多的人愿意把这一切描述为“禅让”,但民间普遍认为这是一个美德与智慧并存的人物曾经发生的事。在平凡生活几十年的岁月之后,当舜去世归葬湖南九嶷山时,其亡灵被赐予湘水之神之职,与其亡妻一同被尊称为湘君和湘夫人,从此人们视她如花神水仙,每当腊月来临便祭祀她。她們眼泪滴在湘江边上的竹子上,那些泪痕至今仍未褪色,被称作“湘妃竹”。
史籍记载 《烈女传》:“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子。”屈原在他的诗篇《离骛·九歌》中,为祭祀 湘君 和 湘夫人 时创作了一首乐辞: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
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
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
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
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
覃吾道兮洞庭;...
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以及对于失去双亲、共同度过风雨生活,对彼此忠诚备至的敬仰与哀伤。这样的故事,如同天上的星辰一样永恒,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让后代人铭记着那些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以及他们坚贞不渝的情感纽带。此刻,在遥远的地方,或许还有某个人正在背诵这段历史,用它来点燃自己的梦想,用它来温暖心灵,用它来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仿佛能看到历史中的那些人物,就像是在时间河流中走过,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灯塔,是我们追求真理、勇气与爱情路途上的伙伴。
标签: 刀枪不入的神话人物 、 古希腊神话人物 、 漫画历史人物图片 、 介绍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 、 中国四大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