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世界100大历史名人中的伟大人物

在148年前的一天,1869年的10月2日,圣雄甘地出生于印度。他的一生充满了忧患与艰辛,在英国殖民统治的印度,他最终也死在了英国人的手中。他的家庭早已分离,他幼时便接受了家人强加给他的教条:仁爱、不杀生、茹素和苦行,这些教导塑造了他谦逊而安静的性格。当他13岁时,就按照家庭安排结婚,并且未曾学习过阅读写作。

甘地的童年非常害羞和内向,但通过母亲的鼓励,他开始阅读经典书籍,以此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随着时间推移,甘地成为了印度民族主义者中的“国母”形象,因为他坚持非暴力抵抗这一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他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理论,这一理论深受英国人喜爱,因此他们开始在印度宣传并支持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这使得武装反抗变得更加困难,而那些倾向于使用武力的派别却遭到了失败。

除了获得英国人的认可,甚至有钱人和统治阶级也对甘地的事业表示赞同,他们认为这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会影响到普通百姓。但是,甘地说:“社会上的错误无法通过暴力解决。”例如,当德国纳粹指责犹太人时,甘地呼吁犹太人保持冷静,不要采取报复措施,即使这样做可能会激怒德国人民。在中国面临日本侵略时,由于蒋介石所信任的人物(可能是指陈诚)对于苦天有所了解,所以蒋介石劝告中国不要反抗,而应该让日本自己疲惫致死,最终导致两亿人口被牺牲。而后来日军自己因为消耗过大而崩溃。

这些例子表明了甘底的心态以及为何他的思想能够被殖民者利用。一种看法认为,无论个体如何评价或理解甘底本身的问题,那么他的行动对后代产生的影响仍然服务于统治阶级。1948年1月30日,一个狂热的情绪驱动下的枪手结束了甘底的一生。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会说这是自我实现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极端的情感表达,用以达到他想要完成的事业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那是一种最为尊贵的地 死。而且尽管如此,他还是成功了一步,让整个世界都认识到平等和正义应该怎样去追求。

总之,在世期间,无论是在哪个角落,都有人以为圣雄·古拉姆·汗(即圣雄·卡尼)并不属于这个世界,不属于任何地方。但事实上,他已经成为了一切平凡人的榜样,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心中的先锋与引领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