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简介:小太宗,晚唐时期的“小”皇帝,大才情。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年号“大中”。
勤于政事、孜孜求治
即位后,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他把这段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他性格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咏他称其为“小太宗”。
对外关系上,他在位时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对内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
力主科举制度
用极短的时间将武宗时重臣李德裕清除出庙堂远调荆南节度使,这样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大加起用重视科举出身的牛党成员,不但一举消灭了为患帝国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
严明法度
他的用法极严格尤其是对于身边的人,更是严禁他们干预朝政。在一次乐工罗程因杀人被关进大牢后,他坚决不同意赦免罗程说:“你们怜惜的是他的才艺,而我怜惜的是祖宗的法度啊。”下令将罗程给杖杀了。
从善如流
善于纳谏,是他有别于晚期其他君主的一个重要特征。他曾想到修华清宫去放松一下,但谏官纷纷上谏激烈到取消行程。此外,他十分尊重大臣每得奏议必洗手焚香再阅读。
魏谟入仕后,再现了魏徵直言极谏之风。在一次史臣请求看《起居注》事件上,他拒绝并上了一个奏本:“陛下但为善事勿冀臣不书,如陛下所行错误臣不书之天下之人皆得书之。”
总结:
在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作“大中”,因为这个时候国家政治稳定繁荣,与文景、贞观相比,也是一次较好的统治阶段。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应该全面考虑他们的一切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社会与个人。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统治者之一。而且我们可以从他的政策来看出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同时也很懂得怎样处理好与自己的顾问之间的问题。当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或者建议改变计划的时候,如果这种改变可能导致负面的结果,那么我们就应该慎思熟虑,因为这是决定国家命运的事情。而如果某种行动能够带来正面的结果,那么我们就应当积极采取行动,无论是在内部管理还是在国际关系方面都是如此。
标签: 民国四才女 、 王二小的故事100字 、 10大英雄故事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300例 、 爱国故事2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