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简介悲哀的雍正登基与无奈的乾隆继位

解密:清朝皇帝雍正登基的悲哀与乾隆继位的无奈

同样是排行老四,雍正与乾隆这对父子各自的承继手续,却在人们心中,得到的是截然相反的评价。幸运的乾隆,在乃父登基后,备受重用,不少学人认为他是康熙理想的异代继承者,父凭子贵,造出胤禛掉包陈家幼儿取宠的小说情节。

回顾历史,年轻的胤禛身为皇子时,在整肃吏治、强化赋税等治政理财方面,显示了气概非凡、作风干练的本色。如此能耐,虽非领军征战那般不计生死,但在朋党坐大、封建对抗的时代,也是极为艰险、惨酷。一国之主,当需有清醒果敢的心思和沉稳宽广的情怀,以应对内忧外患。

史家们质疑雍正王朝的一切合法性,就连当时底层文人也表现了极强的大胆猜测。历史上的吕留良及曾静案,《大义觉迷录》的形成、发展与禁毁过程,是一个引人入胜又充满争议的话题。

这般情势,不仅激发了不少小知识分子坚守对前朝和汉族忠贞,不吝身家性命地参与反清复明行动,或如陈近南组织天地会厮守,或如石涯出家为僧潦倒度日,或如王夫之苦居瑶峒四十余载,或如吕留良对永历小政权尊崇至深直呼清廷康熙年号而毫不避讳;更重要的是,它牵涉到了最高统治者和地方大员不安和恐惧,也锁定了一批无辜者的命运。

传说归传说,无论是向兄弟们实行圈禁还是将岳钟琪送上黄泉路,都展示了雍正在处理政敌的手段冷酷无情。他甚至给弟兄取名“阿奇那”(猪)、“塞思黑”(狗),展现出了他的残忍决断。而对于那些死心塌地效忠的人,如岳钟琪,他实现了最凶狠的手段——他的死是一种悲哀,因为他没有听从曾静进言去反叛异族政权,也没有效仿前任年羹尧拥兵自重,最终因愚忠与兵败而逝世。这份悲哀,是雍正自己的悲哀,而《大义觉迷录》虽然得以刊行并成功解决了一些问题,却未能杜绝篡位夺嫡或弑父诛亲等谣言,更无法防止民间好奇心理和悠悠口语。

这是一个试图融合族群文化消弭满汉对立初衷,但其决策却被乾隆背离常理进行彻底改变。当乾隆上台,便严令诛杀曾静等,上演灭门劫难,并全国禁毁《大义觉迷录》,这本书突然成为民间秘藏珍品罕物。

为什么雍正兴师动众缉拿吕留良与曾静案主犯及其随从,同时拘禁许多无辜者,但在案情揭晓后,没有深究曾静罪尤,只声称其受皇权争夺者的蛊惑,为之开脱?为什么乾隆登基初期违背父意,对曾静执行一次血腥报复?一方编纂《大义觉迷录》全国发行,一方急速勒令禁止销毁?

这些问题,让我们思考君王如何用文来服道理,用力来温柔慰藉士子,以及他们是否真的能够理解文人的心声。在这个历史的大剧场里,有着喜怒哀乐,又有着深不可测,这些都是下文化发展中的奇特怪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