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勤俭美德你能和他比吗在社会的火锅大餐中谁又能体现得出来这份节俭精神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这么抠门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个社会。后来他壮志得酬,终于“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不忘本色,照样简朴律己,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其衣服也只有登殿上朝时的赭服是用绫锦做的,其他大多是绢布,有的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再洗,再穿,不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十分难得的。

我们都知道,要了解一个帝王是否奢靡,看其内宫的人数便知道了。赵匡胤的内宫,是历朝历代最简朴的一次宦官只有五十余名,宫女也只有二百多名。即便如此,赵匡胤仍认为太多了,还遣散自愿出宫的人。

网络配图

对于母亲和妻子如此“抠门”,对女儿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一次觐见中,当公主穿着一件新外衣,上面用五彩金丝缝缀着孔雀羽毛时,她父亲说:“你把这件华服脱下,以后别再穿了。”

听到父亲的话,小公主很不理解,但她最后还是同意并承诺今后要向父亲学习,不再奢侈。

据史载,有一次半夜醒来想吃羊肝,但犹豫半天没有下令,因为怕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他这样节省,也有其苦衷。在当时,一切国家君主几乎个个挥霍成性,使民间经济非常贫弱。他的作为产生了示范作用,使北宋初期士大夫竞相以节约自勉,并使国家积累了财富。

然而,对自己和亲属极其节俭却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却出手大方。他力行文治主义,与边界强敌达成协议,而不是不断去打仗,用钱买地盘,从而避免双方交兵。

为了社稷稳定,他也是慷慨至极,如杯酒释兵权时,他以钱财交换军团将领们兵权,最终使那些将帅们解甲归田,这比其他朝代为求安邦而杀戮开国功臣高明许多倍。

安邦治国离不开能干臣子,因此赏赐他们也相当惊人,如侍中的金银绢物等各类赐予,让他们忠心耿耿,为皇权巩固提供坚实基础。这与七夕给太后的三贯钱、皇后的一贯半相比,其数量与价值差异巨大,让人动容。

唐末以来连续军阀割据民族混乱环境、经济条件恶劣,但结束局面的大宋王朝建立政权稳定,这不能不归功于赵匡胤及其独特治国方略。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点,无疑是一个奇迹。这段历史证明了一句:勤俭持家,是中国民族长久以来的美德。而在历史记载中,又有人称赞此举为“华夏民族文化演进之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