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战略上的矮子历史故事探究

当我们谈及二战时期德国的名将时,无法避免提及的是埃尔温·隆美尔元帅。关于他的评价在中外都颇为纷争,有人誉之为“戈壁之狐”、“战术天赋”,这些光环围绕着他的头顶。但也有声音称他为“战术上的伟人,策略上的矮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同的声音呢?我们可以探讨一下,隆美尔元帅的成长经历,从一位军民候补生到陆军第124团的一名士兵,他早已在战场上展现出了神机妙算的一面。在东线作战期间,他率领一个连队创下了俘虏5000余敌军的记录。而在一战后,他曾就读于德国著名的“德乏斯顿步卒军事教院”,只是担任过连、营级别的小官员。直到被纳粹元首瞩目,被调往卫队担任特务兵。

二战爆发后,他先是担任第七装甲师少校,在法国战争中屡建奇功,然后调至非洲参与北非战争,组建非洲军团,这或许是他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候。不过所谓的非洲军团,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由三个师组成的小规模部队,与同时期东线的大量部队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从以上隆美尔的各种战斗经历来看,隆美尔初出茅庐时缺乏高级指挥官培训,在二战爆发前,即使是在十万陆军时代,也没有担当过指挥一个大单位。在法国前线指挥一个师的情况十分艰难,而在非洲仅能勉强管理三个师。当调回欧洲指挥西线数十万部队时,隆美尔再也未能有过类似的艰苦战斗。这便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认为他是一位优秀的戰術家,但却不够擅长於軍事策略。他并没有像曼斯坦因元帅那样,是普鲁士贵族出身,从小便接受严格武士教育,更是在十万陆军时代接受到了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所以他的后天成就不足。而且,没有那种深入浅出的批示经验,没有教导那些年轻将领,那么自然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总结来说,隆美尔回避了成为真正高级指挥官所需具备的系统性和深度训练,因此尽管他具有卓越的地面作业能力,但缺乏制定和执行全局性的作业计划能力,这也是导致不同评价的声音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