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湖畔派诗人是早期的一个重要派别。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是该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曾经一起居住在英格兰东南部的昆布兰湖区,这段时光里他们分别居住在格推斯米我和文德好我两个湖边小屋,以赞美湖泊与山峦之美而闻名于世。他们先后前往法国,但最终返回英国,致力于恢复古代传统文化。在文学上,他们反对古典主义传统,主张唯情论,并倡导乡土文化。华兹华斯的《抒怀歌谣散·叙言》被视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之一,而他的《丁登寺》等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柯勒律治以《古船子咏》等诗作著称,其作品充满了神秘和怪异的情调。而骚塞则以《审讯的幻境》等诗歌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的赞誉。
这群湖畔派诗人的活动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初期,他们在1798年出版了《抒怀歌谣散》,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华兹华斯在重版自己的诗集时撰写了《叙言》,这是一篇有力地挑战古典主义并融入浪漫主义精神的一篇作品。这场对抗使得他们也被称为“浪漫主义反抗者”。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诗人逐渐厌恶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恐惧和混乱,最终退缩到现实之外,向往中世纪社会结构以及封建制度,为此梦想寻找一种原始、粗犷的事物作为依靠。
其中,骚塞甚至公开敌视青年才俊拜伦和雪莱。当湖畔派诗人们越发明显地表现出悲观情绪时,一批年轻激进分子如拜伦、雪莱崭露头角,与他们进行了一系列论战。在1809年拜伦创作的小册子《英格兰墨客与苏格兰批评家》中,他回击了那些攻击他的人,并且斥责了悲观浪漫主义者的偏见,同时也指出了湖畔派所持有的悲观态度。在文艺史上,由于勇敢地挑战既定权威,被称为“恶魔”的拜伦、雪莱以及济慈一同成为“恶魔派”。
总结来说,尽管湖畔派代表的是一种悲观的情感方向,而洒旦(恶魔)派则代表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历史地看来,没有达到与洒旦派相匹敌的地位。不过,在艺术创造方面,它们都有自己独到的成就,对当时文学界产生过深远影响。
标签: 中国现代三大伟人 、 讲历史人物故事20字 、 民国历史纪录片推荐 、 民国四公子 、 历史事件对应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