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登基即废唐朝衰落之谜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皇帝应该是人们心目中最羡慕的位置,因为皇帝不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些人将皇帝分为三大类,借此来对比这三类皇帝的幸福感指数,第一类,有些本身能力强,有魄力,有脑力,同时也将皇帝做的十分出色的,例如康熙皇帝、秦始皇、汉武帝等;第三类,就是实际掌握不了权力的皇帝,属于有抱负却施展不了的,这类皇帝既不能向第一类皇帝那样,将皇帝做的十分出色,从而名垂青史,也不能向第二类皇子随着自己心意而任性妄为,所以也是这三类中幸福感指数最低的一种,当成为憋屈到极点的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还是较为常见,如唐顺宗李诵和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等。

事情要从公元779年说起。在公元779年,当时太子李诵被立为太子,他整整当了二十五年的太子。在他的太子生活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在公元783年的泾原兵变中,他面对朱泚叛军进犯,身先士卒,以勇敢行为激励下士兵,最终取得了胜利。

然而,在他成为储君期间,其母亲郜国长公主因生活作风放荡与多人私通,并施行巫蛊之术,被告发给父亲唐德宗李适训斥。尽管宰相李泌认为废儿子的决定是不妥,但最终仍然没有改变太子的命运。

二十多年作为储君所受压抑,使得太子李诵心理非常抑郁,他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都每况愈下。直到公元804年,他突然中风无法说话。此时父亲唐德宗已六十三岁,因病体虚,对于儿子的病情十分挂念,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挽回他的命运。

在父亲去世后,由于宦官们拥立另一个儿子登基,而不是由已经生病中的太子继位,因此导致了最后一次机会错失。当他终于能够坐上宝座,即开始进行革新,可是在革新的过程中触犯了那些手握重权人的利益,最终导致他再次被罢黜。而这一切使得他的一生充满了憋屈。他虽然只短暂地掌握过实权,比如光绪但至少比后者拥有更长时间的手握实权。

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个人遭遇还是国家局势来看,都可以认为唐顺宗是一位深受憋屈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却因为各种原因被埋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