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之胜隆美尔之败历史典故成语探究于自然风光中

1939年,德国发动对波兰的攻击,标志着二战爆发;1940年,意大利加入战争,与英国在北非展开冲突。随着战局转向不利,德国派遣非洲军团援助意大利北非的战斗,并任命隆美尔担任指挥官。在一开始,隆美尔凭借其战术天赋和成果,对北非的战场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与英国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军交锋时,却遭遇了两次重大的失败——第二次埃尔阿勒姆之战。在这场败仗中,为何隆美尔会被蒙哥马利击败?

除了单纯比较指挥官实力外,还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是补给线的问题:德国北非军团面临严重的补给困难,每月获得的大部分物资都无法到达前线,而且运输过程中又受到盟军封锁。而且,由于距离远、海上交通受阻,加上空运能力有限,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补给不足的情况。

另一方面,英军则通过控制海洋航线和印度洋地区来确保自己的补给线畅通无阻。这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维持和增强部队实力,而盟军则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源而处于劣势。

兵力方面,也同样体现出优势与劣势:尽管德意联軍共有6万人,但英軍拥有19.5万人。而坦克数量上的差距更是显著:英軍共计1038辆,其中包括各种类型,如M3格兰特坦克、十字军坦克等,而德意聯軍只有562辆老旧且较少数量新型坦克。

此外,由于盟方掌握制空权,他们能够随时提供空中支援,使得在地面作战时能得到必要支持。此时,无论隆美尔多么优秀,他也无法避免因燃料短缺而被迫撤退,最终只剩下35辆可用的坦克,那种情况下,即便他再具备高超策略,也难以抵挡占据绝对优势的蒙哥马利所率领的地面部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