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德国袭击波兰,二战爆发。1940年,意大利加入战争,对法国实施打击,并在北非对抗英法的殖民地。然而,随着北非战事的发展,不利局面逐渐显现。德国派出了非洲军团来援助意大利在北非的战斗,并任命隆美尔为指挥官。他在早期取得了一系列战术上的成功,在北非改写了不利局面的格局。但是在战争初期,英国调来了蒙哥马利作为英军指挥官,在两次埃尔阿勒姆战役中大败隆美尔。为什么隆美尔会输给蒙哥马利?和平时期,没有仅仅看指挥官的能力,还有后勤支持的重要性。在阿拉曼战役后期特别明显的是补给问题,到达北非并供应给德军的补给特别困难,而且每个月获得的补给数量剧烈波动。而且,他们还需要运送补给过地中海,这一过程极其艰难。而他们也要为自己的军队提供补给。在阿拉曼战役进入下半年的10月份,只有1.5万吨补給,而到了11月增加到2.14万吨,但到了12月这一数字骤降至零。在英军收复失地那天,德军燃料严重短缺,以至于不得不通过空运将100吨燃料运送到托布鲁克港。这导致德军因缺乏供货,无奈放弃了兵力优势。相反,英軍方面,由于水手对于制海权把握,以及印度支那地区保持物资和补給等等原因,使得盟軍没有任何可观的心理压力。
兵力上来说,双方各自的情况也是如此。一方面是德意联軍共计6万人,而另一方面是英軍拥有19.5万人;一方面是德軍拥有的273辆可用坦克,一些老旧而且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则是盟軍共计1038辆坦克,其中包括252辆M3李白坦克、170辆M3格兰特坦克、294辆十字弓坦克、119辆斯图亚特坦克以及194辆瓦伦丁坦克等其他类型。
此外,更关键的是盟軍控制了北非上空的制空权,可以随时提供对地支援。而隆美爾所面临的一切劣势——燃油不足迫使他无奈撤退——就连最优秀的人才也无法逆转这种绝对劣势下的失败,最终导致他被占据所有优势的人选蒙哥马利击败。这场胜负,也揭示了一个道理:真正决定战争结果的是不是只取决于几个人的才能,而更可能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量,即即便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如果他的部队无法得到充足的资源与支持,他还是很难取得胜利。
标签: 赵飞燕与汉成帝的爱情故事 、 历史人物配图 、 和司马光砸缸相似的历史故事 、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500字 、 杨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