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德国袭击波兰,二战爆发。1940年,意大利参战,对法国实施打击,并在北非对抗英法的殖民地势力。在意大利北非的战事逐渐不利时,德国派出了非洲军团来援助意大利的北非战事,并任命隆美尔将军指挥这支部队。起初,隆美尔凭借其多次战争中的成功和创新战术改变了北非的局面,可是在与英国蒙哥马利将军交手之前,他遭遇了一系列挫折。
在两次艾拉曼戰役中,不幸地被蒙哥马利击败。那么,为何隆美尔会输给蒙哥马利?答案并不是单纯看领导能力,而是需要考虑到整个战争环境和资源支持的情况。德国在阿拉曼戰役后期特别困难,尤其是在补给方面,从而导致了补给线长达数千公里,一旦断裂,将造成严重影响。而且,每月获得的补给量极度有限,加上运送补给物资要通过海路经过天敌海域,这些都极大增加了风险。此外,即使是最紧张的时候,也必须为自己的军队提供必要的补给。
到了10月底,在即将迎来冬季之际,德军仅仅获得了1.5万吨补给,而到了11月这一数字激增至2.1万400吨,但到了12月,这一数字竟然跌落到零。在英军发动攻击那一刻,德军燃料几乎耗尽,只得依赖空运向托布鲁克港运送100吨燃油,以此缓解燃油短缺的问题。但这也反映出他们无法有效维持作战力量。
相比之下,由于水兵对造船权力的掌控,以及印度支那地区能够稳定供应兵力和物资等因素,使得盟軍基本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地形优势或供应线上的压力。而双方兵力对比显示,当时德意联军总共有6万人,而英軍拥有19.5万人;坦克数量更是显著悬殊:英軍拥有1038辆坦克、252辆火焰喷射坦克、170辆M3格兰特坦克等各种类型各异的大批量装备;而双方合计只有562辆坦克。这使得联盟占据绝对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
此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盟軍控制了北非天空,使他们能够随时从空中提供支援。当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最终导致隆美尔尽管再怎么优秀,都无能为力抵挡住那些占据一切劣势条件下的蒙哥马利所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