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过年时穿着官服在自然景观中享用传统美食的场景

在古代的清朝,过年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这个时候,皇帝不仅要与家人团聚,还要举行一系列隆重的庆典活动,其中包括丰盛的宴席。虽然平时皇帝只吃两顿饭,但在除夕这一天,他会特别邀请妃嫔们一起用餐,以示家庭和睦。

在乾清宫中,御膳房早就开始准备晚膳了,这其实是在下午两点钟左右开宴。当日摆出的一张金龙大宴桌上,全是精美的铜胎掐丝珐琅餐具。菜肴总共有八路、六十三品,每道菜都十分讲究。此外,还有苏糕、鲍螺四座,以及各类水果、小点心、炉食等佳肴。

当热气腾腾的大宴摆好后,在礼乐声中,乾隆帝先落座,然后妃嫔们方才入座。在进餐时,一对雕漆飞龙宴盒送上了汤膳,每个盒子里装着红白鸭子大菜汤膳或豆腐汤,左边一盒右边一盒,就像成双吉祥一样。而妃嫔们则只有减半标准的粳米干膳和羊肉卧蛋粉汤。

过完晚饭,再来一次“转宴”,之后便是酒宴。这次酒宴更为壮观,有四十品分五路,每路八品。皇帝头对盒进完毕,便让其他妃嫔和宾客也开始进食。一切结束后,乾隆帝还下旨,将这场盛大的晚餐赏给蒙古亲王及满汉大臣。

接着,又到了深夜二点时分,当皇帝到钦安殿礼佛时,便有一碗煮饽饽等待他享用。这份传统食品,即使在今天,也依旧被人们称作“煮饽饽”,而不是现代常说的“饺子”或“水饺”。据说直到20世纪40年代,这种叫法才逐渐流行开来。在北平城里,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将煮饽饽作为除夕消夜不可少的一顿佳肴,从初一至初三每天都吃得头昏脑涨。

但即便如此,对于皇室成员来说,每年的除夕仍然是一个忙碌而繁琐的日程,而真正意义上的欢乐似乎只能留给那些生活简单的人们——市井中的百姓,他们拥有浓厚的年味,更有人情,更快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