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大人听的睡前故事匡互生

我,匡互生,1891年在湖南省邵阳东乡出生。从小就在当地的乡学中学习武术,并逐渐形成了一身的本领。在1910年,我来到了长沙,在省立中学深造。随后,1911年的10月,当我20岁时,中国革命正在高潮攀升。我抛下书本,与石基老师一同加入了攻打巡抚衙门的战斗。

经过这次经历,我对教育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于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专注于天文学领域。在那里,我与傅斯年、段锡朋等人一起组织了学生运动,为推动社会变革而努力。

1919年的5月4日,那个历史性的五四运动爆发,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不畏艰险地参与进去。这场运动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也让我认识到教育对于改变社会的重要性。

毕业后,我回到湖南,在楚怡小学任教,并积极参与驱逐都督张敬尧的运动。此后,我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务主任,以“办校”为宗旨,将教学改革作为自己的使命之一。

1922年,我前往上海中国公学任教,同时也参与新民学会和文化书社等组织活动。1924年,又受聘至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担任训育主任,并提倡教育改革。

1925年春,我们创办了立达中学,并在江湾租地建舍,以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机会。不久,我们又增设农艺科和艺术专修科,使学生能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辟农场,让学生们进行生产劳动教育,还特别设置养蜂训练班,以培养专业人才。此外,我们还建立农村教育科,为培养县、区、乡级行政人员以及推广农业合作和民众教育奠定基础。

然而,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这座城市遭受重创我们的校园也未能幸免。我即便身患肠癌,但仍然尽力复校,却未能及时治疗,最终在1933年的4月22日病逝于上海,只有42岁。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爱国、痛恨不公正、作风正直坦诚,以及他那坚持理想,不畏强权的人格魅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