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画廊王典章历史故事中的艺术家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是陕西省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的名人。他的生平充满了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与贡献。

16岁中秀才后,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等学者。曾任监生授例,为后选训导,因赈济有方,被保为知县,并分省补用。在四川期间,他先后担任过布政使署文案、直隶州知县、新宁知县和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官员。在这一系列职位上,他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能力和公正无私的品格。

1911年,当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时,王典章被推举为都督,但他坚持认为大局第一,不接受此职。他在广东期间,也表现出色,在高雷道任道尹时整肃吏风,除暴安良,被康有为赞誉为“临莅高雷,威惠流闻,我泽如春”。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时,王典章坚决反对,并辞去职务以示抗议。1921年,他再次回到政治舞台,从江苏当道手中接过厘税督查工作,再次因其廉洁自守而受到称赞。

1932年末,他担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在关中的灾难面前,他奔波救灾,与夫人及儿子们皈依印光大师学佛。此外,他还创办了《植本小学》,并亲自捐资修建教室宿舍等设施,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安事变爆发后,王典章积极奔走斡旋,以促成西安解决。这一生,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所作出的贡献,无不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官员应有的德行与责任感。

除了政治事业之外,王典章还是一位收藏家,对唐宋明清的古玩字画、古籍珍本尤其钟爱。他收藏颇丰,有多件珍贵文物,如马远《深山虎啸图》等,都有着重要价值。解放之后,这些文物由他的子孙捐献给国家保存至今。

在书法方面,王典章也是一位大家,其专著中可见到他精湛的手笔。他题刻于西安多处旅游景点和寺庙,如下泉寺、宁山寺等地,还有一些石刻作品至今仍存留下来。

最后要提的是,与印光大师之间的情谊,他们是同乡且年龄相近,更是互相尊重与学习的大师徒关系。在学佛赈灾方面,他们经常交流心得并得到对方的指导。这样的友谊不仅展示了他们的人格魅力,也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这两位伟人的不同侧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