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1644年的终结与未解之谜

今天历史随心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1644年,南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那些事儿》有两大特点,是既通俗易懂又幽默风趣,而且脉络清晰,使人看罢是意犹未尽,明白了何为“历史比小说精彩多了”这句话。然而,《明朝那些事儿》讲到1644年便结束,并没有讲到南明,这让很多读者感到困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书中看到南明的故事呢?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明朝那些事儿》的结构和作者的选择。《明朝那些事儿》本身就是一个关于从1368年至1644年的整体叙述,它以1644年的结束作为结尾,这种选择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国祚276年的封建王朝通常会以某个重要事件作为其终结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能够追溯更多历史细节,但将这些细节融入到一部如此宏大的史诗般作品中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接着,我们需要分析南 明政权在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公元1644年3月,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并导致崇祯帝自缢身亡后,就标志着全国性的统治已经结束。而之后建立起来的南 明政权,由于内部混乱、党争激烈以及缺乏有效领导,最终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统治状态。这意味着,即使在时间上较短,但南 明也无法像东晋或宋 Dynasty那样维持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最后,让我们思考一下当时作者可能面临的问题。当时作者并非全职作家,他还需处理其他工作,因此延伸写南 明将显增加他的工作负担。此外,他似乎并不急于继续撰写,而是在完成初稿后就决定暂停,以避免过度劳累。

综上所述,从文学角度和现实因素出发,《明朝那些事儿》选取了一个恰当且合理的地理界限来划定其叙述范围,而不是因为忽视或者轻视其中发生的事情而仅仅关注了一部分内容。因此,对于许多读者来说,不论他们如何期待深入探讨这一段复杂而动荡的历史,他们都应该认识到这个决策背后的原因,以及它如何塑造了这部作品独特而引人入胜的一贯风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