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全七册TXT下载揭秘卢象升的传奇一生

卢象升,明朝末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年间,他凭借多次战功,迅速晋升至右副都御史的高级职位。此后,又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击败了张献忠,并且是抗清军主力部队中的一员。由于他连续捷报频传,引起了一些宦官和权贵的嫉妒,他们开始对他进行陷害,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尚书之职。

1639年,在抵抗清军的时候,卢象升再次显示出了他的英勇与能力,但最终因缺乏援兵而被困于巨鹿贾庄,不幸战死沙场。这不仅是一代英雄的去世,也是明朝一个重要损失之一。

然而,即使是在如此悲剧性的结局下,人们仍然对卢象升这个人有着更多好奇和疑问。以下,我们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位伟大将领,让我们一起了解他的为人吧。

首先,卢象升是明末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在《明史》中记载,他战死后,“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表明老百姓对于他的去世感到无比惋惜。而作为总督天下兵马的大臣,其去世也被视作是国家重大损失,因为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不断威胁着国家安全,而没有了卢象升这样的领导者,这些问题显得尤为棘手。

但是,如果仅从普通将士战争而言,那么虽然卢象升的战死是一个遗憾,但它并不特别值得注意。问题在于,实际上,是不是真的只是因为敌人的刀剑所致?不是,因为自己的同僚们搞死了他?

所以,我们为什么说的是“自己人搞死”的呢?其实,这个说法并非完全准确,它更应该理解为“被自身环境所限制”。可以这样说的是,由于种种政治斗争和内部矛盾,使得即使像卢象升这样优秀的人物也不免遭受挫折甚至死亡。

那么,对于这些内情,有哪些关键点让我们能够理解这一切呢?

身先士卒 - 卢象升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身先士卒。他不怕牺牲,不畏艰难,从未退缩过。他曾经的一个仆人就在战斗中阵亡,同时他的坐骑也被射穿箭矢,还有一箭射入额头,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阻止他继续战斗下去。

正气满满 - 在战争前夕,他会向士兵们讲述忠君爱国、保家卫国等理念,以此激励他们。当面临困境时,如粮食短缺三天的情况时,他依然鼓舞士气,没有一人饮水吃饭。

道德高尚 - 尽管拥有极大的权力,但他从不贪恋权利。在父亲去世时,他坚决要求回家守孝,而杨嗣昌等人则利用工作繁忙及皇帝需要他们的情况来推脱这个责任。

顾全大局 - 他深知党争严重影响到了整个帝国,因此多次呼吁官员们摒弃私心,与众协调合作,并提醒皇帝防患于未然,在各方面做好准备,以防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应变自如。

由于以上品质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崇祯皇帝高度肯定,加封到兵部尚书,同时还赐予其四次(有些资料记载为五次)尚方宝剑。但同时,由于杨嗣昌、高起潜等人的嫉妒,他们在后勤支持、调度上暗中掣肘,使得尽管名义上有很高的地位实则无法发挥作用,只能带领不足两万人的小股部队作战。这也是历史上的一个曲折故事,一代英雄不能珍惜,便只能看到帝国走向灭亡的一个必然结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