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考试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考生们挤破了脑袋够那一袭橄榄枝,为此作弊的自然也不在少数。那么,古代对于考试作弊是如何处理的?
古试作弊的不少,惩罚也确实严重。在明朝,有一种专门的太监叫随堂秉笔,就是抄抄写写的记录员。崇祯十二年夏,司礼监负责人叫李承芳,他手下有个叫顾三聘的想考随堂秉笔。千不该万不该,顾三聘找到一位叫王建鼎的一篇作文,并作为考试答题交上去。但结果被人告发,这下子,只好上报。
得知情况的崇祯皇帝二话没说下了指令:顾三聘杖毙,而王建鼎则被发往南海子,一辈子别想再在宫里混了。
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也栽在作弊上。在弘治年间,当时整个都预测唐伯虎将会是本科状元,但最终因为证据不足,被释放后失去了士子的身份,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
当年的俞鸿图案更是惨烈,在闽中督学负责组织考试时,因家人受贿泄露考题,最终被判腰斩。
考场百态,其中有的还要进出考场搜身,有些考生憋屈加上精神紧张,就会直接崩溃,或是在打水或上厕所的时候跳井自杀。
清朝时期,成都贡院不仅进场要搜身,还有出场搜身的情况,由于房上的瓦片都是三国旧物,每片瓦长宽都有一尺多,有很多考生考试之余就顺手牵羊往外带,因此出现了出场搜身的情形。到了乾隆三十年,将所有“诸葛瓦”拆掉并送到北京,不知道这些古老瓦片最后流落到了哪里。
标签: 四年级讲一个历史人物 、 人类历史最伟大的 、 小学生历史故事书 、 四年级作文历史故事 、 名人故事100字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