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统北元是不是小巫见大巫刘元珍简介你要不要看看这位东林八君子如何在乱世中保持清风

刘元珍(1571年-1622年),字伯先,号本孺,无锡人。明隆庆五年(1571年)出生于无锡城中时朗中巷附近。他家境贫寒,七岁丧母,自幼勤奋好学。父刘升,历任山阳(今淮安)教谕、绩溪(今安徽绩溪县)校官等职。

人物生平

初入官场

刘元珍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贫困家庭。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刘元珍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一开始被授予南京吏部主事的职位,不久升为南京兵部郎中。后来因为父亲去世就回家丁忧。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补为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他到任后,核审军需,一年内就节省了库银二万多两。

贬官外放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于有把柄掌握在礼部右侍郎郭正域等人手中,被首辅沈一贯陷害,被罢黜。在“京察”期间,因为揭露钱梦皎等人的劣迹,将他们列入了罢黜名单之中的奏折却被留下不发。当朝廷正直官员感到气愤,却畏惧沈一贯的权势而不敢提出时,刘元珍首先抗疏上奏。他认为沈一贯围绕着他的人物将国家大事私下里做交易,是对皇帝极大的不忠诚。在陈述完毕之后神宗交与公卿大臣议论,但最终仍然被以十年的刑罚和调往边远地区。

讲学议政

遭到罢免后回到家乡无锡,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他们常借探讨学问的机会抨击时政。这群正直的官吏对国家命运十分关注,对当时黑暗局面也表示出了极大的不满。

起复回京

泰昌元年光宗继位,下诏起用原来因为进谏忠言而遭到贬谪、罢官的一些人。刘元珍因此被任命为光禄寺少卿。在第二年的三月,他抵达了京师。但刚一上任,便接到消息说山海关外边事告急,当他准备深入了解情况的时候,因身体原因早逝于京师官邸。

死后荣辱

天启五年阉党横行,大兴冤狱,将东林党人包括已故的刘元珍追夺功名,但崇祯初一年始平反昭雪,并称其同顾宪成、高攀龙、顾允成、安希范、叶茂才、钱一本及薜敷教并称为“东林八君子”。

个人作品:《东林习静有感》。

家族成员:父亲— 刘升。

人物评价:《明史》:“表节义恤鳏寡行义重于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