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生读书的智慧诀窍

在美国,有一个名字响彻世界的发明大王。他的一生中,创造了白炽电灯、留声机、活动电影、自动电报机和速写机等1,328项发明,每11天就有一项新发现(当然,这包括他助手们的贡献)。1882年,是他最为繁忙的一年,他平均每3天就会有新的发明。

人们不禁要问: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呢?

从小,他就不按常规学习,总是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让老师感到困扰。在一次课堂上的争执后,老师甚至向他的母亲抱怨说:“这个孩子太古怪了,我教不了他,你得另想办法。”然而他的母亲理解并支持他,她亲自开始教育孩子,并鼓励他通过自学来掌握更多知识。

为了养家糊口和筹备实验材料,小生开始卖报纸,从清晨6点出发到晚上9时半回家。他利用零碎时间浏览图书馆里的书籍,不断思考问题。这座图书馆位于底特律,是小生的日常往返终点站。

有一次,当小生沉浸在专注阅读中,一位绅士走过来询问:“我经常在这里看到先生,您已经读了多少书?”小生回答:“我已经读了十五英尺高的书。”

那位绅士爆笑起来,然后认真地提出了质疑:“你所说的十五英尺高,那不是随意乱读,而是在寻找什么目的?根据我的观察,你以前读过哪些内容,与现在相比显然不同,是不是只是漫无目的地翻阅?”

小生的眼睛闪烁着光芒,“不是!我按照顺序阅读,我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图书馆里的所有藏書都看完。”讲述完毕,小生期待对方表达赞赏或批评,但那位绅士却给予了一些建议:

“你要达到这一目标的情感确实值得称赞,但是你的方法效率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设定目标,然后再选择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从今以后,请您制定一个计划,一旦有了计划,就能循序渐进。”

这番话如同阳光穿透心灵,让求知欲强盛的心灵得到启示。他牢记那位绅士的话,并且开始更加有计划地阅读和学习。在研制打字机时,他系统性地阅读有关资料;而在开发电灯期间,他不断查阅各种杂志和文章,并摘录重要信息。据统计,在研究电灯期间,他使用笔记本达到了200本,共计4万多页。这种带着目的,有计划积累知识的学习方式,对于他的成就起到了巨大作用。

可以说,“读书妙诀”之一,就是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它为生命带来了无尽好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