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章简介:血战藤县的抗日名将
小编今天讲一位历史人物:王铭章,历史上评为血战藤县的抗日名将。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是国民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
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2014年9月,王铭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主要成就包括:
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
徐州会战
生平概述:
1893年7月4日出生于四川新都泰兴场,一家子落得贫穷,但家庭教育良好,他自幼由叔祖父资助,就学于新都县高等小学。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他们一起参与了保路运动,并且有了一些战斗经验。一九一二年,他与同学参加了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英士指挥的进攻江南制造局的战斗。
1914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学校第三期步兵科,被分发川軍第二師刘存厚部任排长。在随后的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不断升迁,在不同的岗位上展现出了他的才能。他曾是第2师直属混成旅第2团中尉连长、第23混成旅第2团上尉连长、第四师少校营长、中校团长等职务。他还曾代理过第13师师长,并在1925年9月实任少将师長。
1926年,与田颂尧副軍長孙震合作组建國民軍第二十九軍,並擔任第四師師長。後來他一直担任着重要职务,不断地证明自己是位优秀的人才。但最终,在一次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他因誓死保卫滕县而阵亡,这是一次为了国家荣誉和民族独立所作出的巨大的牺牲。这使得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也让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王铭章,将他作为榜样来激励未来的-generation。
影视形象:
关于王铭章,有许多书籍和电影作品描绘了他的生活故事,其中不乏戏剧化的情节,以此来传达他的精神特质,比如坚韧不拔、无畏死亡,对国家忠诚至深等特点。不过,由于这些作品受到了艺术加工,其真实性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夸张或误导,所以需要结合实际史料进行理解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