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唐朝当小姐的李泌史称白衣宰相一生辅佐四位皇帝如同一道金色的流光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智慧与忠诚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发生在唐玄宗的天宝之年。那个时候,李隆基已经彻底背离了他曾经的光辉形象,不再是那个充满激情和理想的青年皇帝,他开始荒废国政,内忧外患使得唐朝显得疲惫不堪。

李必的灵感来源于李泌,这个人确实是一个能够在战略上施展才华、文武双全的人。在“安史之乱”之前,李泌就已经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但为了帮助太子李亨,他选择重新回归政治舞台。事实上,由于他的复出后策划和指挥,唐肃宗才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

从小七岁便能文采横溢,幼年的李泌就已初步掌握黄老列庄学说,被人们称赞为神童。在开元十六年(728年),因为机缘巧合,他被召见到唐玄宗面前。在朝中,不仅受到张说、张九龄的青睐,大臣韦虚心、张廷珪也对他有高看。他的事业似乎一帆风顺。

然而,当“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仓促逃离京城,而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即位后,便派人四处寻找要授予官职的机会,但却遭到了拒绝。当时的情景让人难以忘怀,那是一种既孤独又坚定的决断。

当肃宗统治期间,他将责任重大的事情托付给了身边的人,而对于那些棘手的问题,他常常与他们商讨,并尊称他们为先生而非直接呼名。这一段历史,在书写历史的时候,让我们感到震撼,也让我们深思。

尽管如此,当那场动荡结束之后,即便他功绩卓著,却仍然遭受权宦们诬陷,最终不得不隐居衡山。而随着时间流逝,当代宗即位,便重用他担任翰林学士。但这份荣耀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元载和常衮等宰相不断地排挤他,最终迫使其远离中央政权直至德宗时期入朝拜相,一路走来终于达到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这样的高位,并且获得了邺县侯爵头衔,从此世人称颂他的名字——邺侯。

贞元五年(789年)三月二日(4月1日),这位传奇人物离开了这个世界,全盛壮年的68岁生涯结束。他的一生,如同一道金色的流光,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智慧与忠诚。而德宗追赠给他的尊号,更是彰显了他的伟大成就。此外,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作为功臣之一,与历代杰出的功臣共享祀典,这一切都证明了一件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你足够伟大,你所留下的痕迹永远不会消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