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士大夫这一群体占据了社会的重要位置,他们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儒家学派统治下,他们的角色和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士大夫不仅是政府官员,也是文化教育的推动者,他们以学习儒家的经典为主要职业。
公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时期,“士”指的是武官,而“大夫”则指文官。在西汉时期,为了增加政府新鲜血液,仿照战国时代招贤策略,将高级官员和地方政府推荐贤良方正之人,这样形成了一股新的士大夫阶层。东汉王朝继承了西汉的做法,对高级官员和地方政府发出征才令,推荐茂才孝廉,以此来选拔非贵族出身的人仕入朝。
他们通过被推荐成为仕途上的关键人物,并且由于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努力追求突破性的声誉。这使得一二世纪社会风气显得格外特殊,为后世所罕见。
我们可以将这些特质归纳为五类:
长时间服丧:儒家主张三年之丧,但实际上有的人甚至服六年或二十年的丧事。
辞让财产与爵位:一些士大夫宁愿辞让自己的财产和爵位,不接受皇帝提出的担任职务邀请。
尚侠尚义:他们坚持义而不利,有些人甚至甘冒危险为朋友报仇或送葬千里。
廉洁自持:他们反对腐败,一些人即使是不违法之财也不收取。
对恩主绝对效忠:一旦被聘任,即踏上仕途,对聘任他的恩主有着绝对忠诚,如同日本武士或欧洲骑士般冒险犯难、牺牲性命。
虽然不是每个士大夫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但他们竞争着去做,并往往表现得非常明显。然而,这种竞争也带来了流弊,比如有些人用道德行为作欺诈手段。但这种流弊并没有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大夫开始维护自己已经获得的地位,因此推荐和聘任范围逐渐缩小,最终只能从家族中选拔对象,使门第观念更加坚实。这样一个固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了,让木匠儿子继续当木匠、农民儿子继续当农民,就像做官儿子继续做官一样,只不过这个“门第”由家族中做官人的数量多寡决定。
标签: 缩写民间故事30字 、 历史小说排行榜完结版 、 历史人物排行榜 、 有名的历史故事都有哪些 、 写20个历史典故或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