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故事八则火烧圆明园凶手的结局在社会上如何展开

回忆起“水烧圆明园”的悲惨历史,作为中国民众,我深感那段往事如同永恒的创伤。从小我就被教育学习那个关于《水烧圆明园》的故事,当时我以为八国联军是仁慈的,只是无意中犯了一个错误,再看一遍历史,我又发现当时的政府似乎并没有能力有效应对挑战,圆明园只是旧中国沦陷和衰落的一个缩影,没有想到现在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然而,“水烧圆明园”的凶手又是谁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圆明园吧:它位于北京西郊,是一处著名的皇家后花园,最初建于1709年,也就是清朝康熙四十八年,由三个部分构成——圃林、瀛台和长春三宫,它集江北名景之大、借鉴天下精巧之美,不仅成为东方园林艺术的大本营,也是每位皇帝一年一度避暑的地方,更常用于处理国家大事,因此被称为“夏宫”。

1860年的7月,英法联军从天津进攻北京,他们在10月6日攻占了圆明园,次日上午,在其中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分赃。当时会议主持人额尔德尼等人认为如此无奈地失去这座宏伟建筑,便命令:“烧掉失落的圆明园!”英法联军的人数达几千,他们纵火,将 圆明宫焚毁两天两夜才熄灭,当时内里有300多名宫女、宦官以及工匠被困,无奈地活活被火炙死。而除了圃林以外,还有静宜院、静漪院等均化为废墟。

那个时候额尔德尼并未感到丝毫自责或忸怩,他将这作为自己的“战绩”在各处吹嘘。最后额尔德尼最终如何收场呢?这个结果很少有人知道,而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比如《北京条约》,随后南下香港盘据九龙,并在1861年返回英国,但遭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访问夸奖,最终一步步走向衰败。他就在1862年突然去世,那时候他才52岁。

他是在哪里去世的呢?他的去世也仿佛是一种宿命,他死于印度雷电频发的地方达兰萨拉镇。一天,他居住的小屋突然间遭到雷击而着水,那个额尔德尼因为急心过度得病,一直动不了,最终无法逃离,被淹没。他确实是一个迅速结束生命的人生,没有得到报应,那句中国古话真的是很准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