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战斗英雄背后的火烧圆明园真相

回忆起“水烧圆明园”的悲惨历史,仿佛是中国民众的心灵之痛,一直被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从小我就被教育要了解这段历史,通过学校的课程和影视作品,我对这个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时我以为,那些八国联军将领仁慈无害,再一看又觉得当时的政府竟然如此无能,对于这些屠杀和抢劫,只能是一种无力感。圆明园只是旧中国的一次凄惨往事,没有如今强大而自信的国家能够再次经历那种屈辱。但是,“水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圆明园吧:它位于北京西郊,是一处著名的皇家后花园,以其宏伟壮观闻名遐迩,始建于1709年,也就是清朝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圆明园、万秋园以及少秋园,这三座花园集合了江北地区最美丽的地理景观,将东方造景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被誉为中国皇帝一年一度避暑胜地,也是处理军政事务的地方,因此被称为“夏宫”。

1860年7月,英法联军从天津开进北京,在10月6日攻占了圆明園。次日上午,英法联军总指挥额尔金在 圆明園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分赃财物。在那个过程中,他作为联合军队指挥官,是火烧圓寵功臣。这场战争不仅掳掠了整个公馆里的珍贵艺术品,还包括乡村里所有东西,都被洗劫一空。而额尔金却没有丝毫悔意,他认为这样做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而是一个战绩,所以他下令:“把圓寵都给烧掉!”

随着两千多人的纵火,一连两天两夜,大火 finally 被扑灭。大约有300多位宫女、宦官与工匠因为无法逃脱而死在那里,最终全部活生生地燃尽。除了圓寵以外,其周围的静宜園、静明園及静漪園等也都化为焦土。

然而,不久之后,即使这样的暴行未曾得到足够谴责,无情的人们依然对額爾金进行了一系列没有条件的条约谈判,并签订《北京條約》,然后額爾金便带着自己的战利品返回英国,并且还获得了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大加赞赏。而他的下落很快就变得黯淡无光,他只活了一年零几个月,就因病去世,在印度达兰萨拉镇遭雷击身亡。

尽管他的死可能是一种偶然,但他的命运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即使那些犯下滔天大罪的人最终也会遭遇报应。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所作所为虽然得到了暂时性的认可,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宿命般追寻他们犯罪行为结果的一步一步。

这种说法或许有些过于简单,却反映出一种普遍的心态,即不管你拥有多少权力或者控制多少资源,你最后都会面临正义和历史审视。这句话虽古老,却依然准确描绘了每个人的归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