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火烧圆明园凶手的结局在社会上引发了怎样的讨论

回忆起“水烧圆明园”的悲惨历史,作为中国民众的痛苦记忆,从小我就在学校里学习时,老师会讲述这段往事。我们看过一部名为《水烧圆明园》的影视作品,当时我以为八国联军是那么仁慈无私,再次回顾历史,我又发现当时的政府似乎也并非完全无能,圆明园只是旧中国的一段凄惨往事,没有像现在这样强大和自信的国家了。但是谁才是水烧圆明园的凶手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圆明园吧:它位于北京西郊,是著名的皇家后花园之一,最初建于1709年,也就是清朝康熙四十八年,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圆明园、万秋园以及少秋园,这些景点汇集了江北美丽的地方风光,并融入了东方建筑风格,被誉为东方最早的大型艺术珍品。因此,它不仅是中国帝王每年的避暑胜地,也是处理军政事务的地方,因此被称作“夏宫”。

1860年7月,英法联军从天津进攻北京,在10月6日攻占了圹门,然后第二天上午,在圹门内召开会议讨论如何瓜分战利品,其中包括额尔金,他作为联军总指挥,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人物。然而,在会议结束后,他命令将失去意义的修建付之一炬。他认为这样的结果虽然令人遗憾,但那座宏伟而完善的地标应该如此,以此来彰显他们对这一事件的态度。

随着火势蔓延,大约三千名联军士兵纵火两天两夜直至水浇灭火。在这场浩劫中,有300多名宫女、宦官以及工匠被困在安佑宫内无法逃脱,最终都遭到了活活燃死之辄。而除了 圆 明 园 外,还有静宜 园、静 明 园 和 静漪 园 等 都 被 烧 成 了 废墟。

尽管如此,对于这些暴行,无人感到羞愧或忸怩,而他却把这作为自己的战绩在各处传颂。最后,对额尔金来说,他命运的一个转折点是在废弃 圆 明 园 后不久,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北京公约》,然后南下香港统治九龙,并且他自己在1861年返回英国,并获得了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访问与赞扬,从而一步步走向下台。在仅一年之后,那个额尔金便突然离世,其年龄只有52岁。

他的去世方式也是神秘莫测,一说是在印度雷电频发地区达兰萨拉镇受雷击身亡,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雨storm导致屋子溃败致死,但无论哪种情况,都显示出他生命即将结束。当一个人的生命到头尾已经注定,不管有多少努力改变命运,都难以避免那一刻到来。这句话确实很准确地描述了额尔金的一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