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凶手的历史结局一场四年级学生的心理探究

回忆起那段历史,水烧圆明园的凶手究竟是谁?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悲剧发生的背景。圆明园,这座位于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在康熙年间初建,并逐渐成为了中国皇室一年一度避暑胜地和处理军政事务的地方。然而,1860年的夏天,却见证了这一切的终结。

当时,英法联军从天津进攻北京,他们在10月6日占领了圆明园。第二天上午,联军总指挥额我金在园中召开会议讨论掠夺策略。在这场景中,他成了水烧圆明园功臣。但他并没有感到羞愧,而是命令将整个园区付之一炬。这场大火持续两天两夜,最终造成了300多名宫女、宦官和工匠被困无奈之下命丧火海。此外,还有四周的静宜园、静明园以及静漪園等也被毁坏至不复原形。

那么,关于额我金最终如何遭遇报应呢?尽管他在废弃圆明园后,没有受到重惩,但他的行为却未能逃脱历史审判。他签订了一系列公约,如《北京公约》,并北下香港盘据九龙。而自己于1861年返回英国,也曾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赞扬,但很快便因病去世,只活到52岁。

关于他的去世方式,有传说他是在印度达兰萨拉镇的一次雷击事件中身亡,那个屋子突然被雷电击中,他急忙心慌意乱,最终没能逃离,被淹没而死。不过,这些都只是流言蜚语,我们无法确知真相。但无论如何,他的人生最终以一种令人同情但又充满宿命感的方式收场,让我们反思每一次战争与暴力所带来的痛苦与代价。

现在,你作为一个四年级学生,对这样的历史故事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是否能够理解那些时代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影响?通过撰写400字作文,你可以深入探索这个主题,为我们的社会增添一份沉思和启迪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