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何其庞大而神秘开国皇帝与末代皇帝犹如两端的钥匙而其他皇帝却像迷失在长廊中

元朝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其他皇帝大都默默无闻,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在两宋和明朝之间,元朝的历史不过百年,在动辄百多两百年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里,元朝的历史确实是比较短暂的。

从1279年统一全国到1368年退往大漠,元朝短短99年的历史里,共传五世十一位君主,其中忽必烈和妥懽帖睦尔两人在位时间就占去了三分之二。中间剩下的九位君主总共执政时间不过40年,每一位平均在位四年左右,可见更迭之频繁。

自1323年的“南宫之变”后,便有了内乱不断的情形,如走马观花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泰定帝孙铁木尔除掉刺杀英宗凶手后即位,再如伯颜拥立阿速吉吧为皇帝,但同时河南行省丞相燕铁木尔及重臣图帖睦尔也各自迎接周王或其弟图帖睦尔称帝,这些互相争夺导致了双方并立,最终文宗毒死明宗。

这些君主在位时间多则几十余年少则两个月,大多数只留下淡薄的一笔,而能被人记住的大多数都是开国与末代两任。忽必烈去世前,其子真金早已逝世,因此继承问题引起了诸方面势力的竞争,最终由真金长子甘麻剌与三子铁穆耳争夺 throne,并以成宗名义成功坐上宝座。而随后的武宗、仁宗等人的继承安排不仅复杂,而且充满了背叛与权力斗争,使得这段时期成为 元廷内乱频发的一个典型案例。

纵观整个历史,可以看出兄终弟及成为一种特有的现象,这种制度虽然可能维持了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使得每个时代的人民面临着巨大的政治不确定性。这段历史虽然经历过许多重大事件,但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没有显著成就,因此很多君主都未能留下深刻印记,只是在史书中匆匆一晃而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