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乐土清朝开国皇帝避暑秘境

在北京永定门外,南苑曾是明朝皇帝狩猎之地,周围一百二十里,有行宫和阅兵场。清朝入关后,也在此狩猎,并建行宫两处。一座较大的位于西北边,即新宫;另一座小的称为围河。在光绪十五年前,由于永定河决口,苑墙倒塌,所有动物逃往西山。随后,因筹措款项无法建设两座洋楼,即怀仁堂、居仁堂,南苑的地皮被出售给民众耕种,最终变成了农田。

康熙帝每年都在这里住几个月,而怀坊之宫,就是康熙年间所建,是他惟一的避暑之所。圆明园位于今颐和园东北,在康熙时期,是赏雍王的花园。当雍王继位改名为雍正,他大规模扩展修建圆明园,从此他就常驻此地,不再去南苑。乾隆年间,又对圆明园进行了进一步扩充和建筑,使其成为清代最大的一座避暑宫殿。

直到咸丰年间,当四位来自南方美丽妃嫔共同居住时,每个妃嫔各自住在一个不同的宮中,他们穿着相同颜色的服饰,但各不相同。此事见于多种记载,但具体作者姓名记不得。不过,这些故事都是由当时旗门中的老辈亲眼目睹并传述下来的。

然而,在光绪初年的英法联军进京后,对西山及其他行宫进行了烧毁,从而使得皇帝失去了行营可用之地,只能暂时将西苑海域稍作扩展,以便居住。在同治至光绪初年,此即为皇帝平常避暫的地方。此外,还有热河之行署,被称作避暑山庄,它们也是历史上的重要地点之一。但实际上,这些地方并非专用于避暑,它们还有其他功能,如作为预备撤退道路或是保卫北京这条通道的安全。而且,每年的秋天,都要派遣皇帝前往热河以示精神与权威。

《四库全书》也被置于文津阁,其中包含了从北京到奉天的一系列文献材料;而奉天则有文溯阁,以纪念祖先。这一切都体现出乾隆时代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的重视,以及他对自己生日这一传统活动的大力弘扬。因此,有人写下了一句著名对联:“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献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日塞上称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