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宦官崔胤的言论揭示了他们掌权的关键:从军职到军权。随着南衙卫兵解体和府兵制瓦解,北衙禁军兴起,这标志着宦官开始直接掌握军队。安史之乱后,唐肃宗由宦官李辅国拥立,一系列事件导致宦官们获得更多政治影响力。
原因并不复杂,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巨大震动,使得拥有兵力的武人皇帝感到压力,他们开始拥兵自重,以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然而,这一时期的宦官如李辅国、程元振和鱼朝恩,并非仅仅因为皇帝信任而得以掌握更多权力,而是成为了实力派,由于早期与唐玄宗有特殊关系。
当宦官们控制了军权并能公开参与政务时,他们的力量显著增强。这主要归功于枢密使这一制度,其最初是专门为宦官设立,用来传达中央命令,但到了昭宗时期,枢密使已经能够在廷英殿发表意见并进行辩论。
地方上则更为混乱,每个藩镇都寻找中央漏洞扩展自己的利益,最终导致中央失去控制。在这背景下,公元820年的王守澄等人篡夺皇位,为后来的多次宦官废立或杀害皇帝开启了先例,从穆宗到僖宗,再到昭宗,无不涉及由宦 官拥立或干掉皇帝的事迹,这种局面持续至唐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