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中为何说朱元璋得位最正花木兰是什么朝代物品场景揭秘

我一直在想,朱元璋是不是得位最正的皇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看看历代开国之君,就可以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了。

从汉朝开始说起,刘邦虽然也是一介平民,但好歹还是泗水亭长,也属于大秦帝国的基层公务员;两汉之间的新王朝,王莽以外戚篡夺帝位,成为历代文人最为不齿的开国之君,而他的新王朝也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一帝而亡;东汉开国之君刘秀虽然以布衣身份起事,但他好歹还是汉室宗亲;魏朝的曹丕以臣迫君,逼迫汉献帝禅让,得逞之后还说道:“朕终于知道舜禹之事了”;后来的司马炎有样学样,复制了他的举动,迫使曹家交出了政权。

南北朝的几位君主,如刘裕、萧道成、萧衍等几位,都是在禅让制下当上皇帝,他们中间最为恶劣的是刘裕,他开启了大杀前朝宗室的先河,将司马皇室杀得精光。后来的萧道成也有样学样,在逼迫刘家交出皇位后,也将他们杀光。

再来说说唐朝,那个被很多人认为是“正”的李渊,其实也是靠着一系列复杂的手段和事件来夺取政权。他并非直接来自隋末农民起义,而是作为隋末时期的一名官僚,从晋阳起兵,最终建立唐王朝。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没有力挽狂澜,还趁火打劫,从而取得了天下,这种行为在古人的眼中并不算“正”。

宋太祖赵匡胤则更为“不正”,他曾经参与过郭威和世宗柴荣的大军,是他们提拔起来的人物。在柴荣死后,他就利用兵变方式夺取政权,这样的手段自然也不算“正”。

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看待这些历史人物时,更倾向于考虑他们个人的人格品质和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而对于朱元璋来说,即便他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获得了一切,却依然能得到人们广泛认可,因为他的成功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没有任何先天条件或外界帮助支持。

因此,可以这样说,有些历史人物确实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不正”,但这种评价往往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时代背景。例如,对于杨坚——隋文帝来说,由于其篡夺北周江山的手段极其残酷,不仅杀掉宇文家族五 princes,还消灭反对势力,因此被视作史上得位最不正者。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个人奋斗与成就角度考量,则可能会另有评价。这一切都展示出历史评价对象多维度性以及随时间演化变化的情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