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科举考试曾是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从隋炀帝时期开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科考不仅为历代皇朝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还留下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在那个没有照相技术的时代,考生的身份查验完全依靠文字描述。清朝有一位姓胡的考官,他对监考工作非常认真。在名册中,如果记录有“微须”字样,即使长着胡须的人也不被允许参加考试。一位不服气的考生针锋相对地反驳道:“如果按照您的说法,《论语》中的‘孔子微服过宋’岂不是意味着老夫子赤身裸体地走过宋国?”
清末改革时期,科举考试试题开始涉及更多关于历史的问题,有一次出题要求比较中西史事,以《项羽拿破仑论》为题目。但当时大多数考生都不知道“拿破仑”是谁。
有一位勇敢的考生提前解答问题,他写道:“虽然项羽能拔山,但一个普通人也可以轻易拿起车轮,因为车轮很轻,一般人都能做到,而项羽这样的英雄却无法发挥其力量,只好让普通人来使用他的力量,这就是知人善用。”
乌尔恭额巡抚见学生们争抢食物,不禁皱眉说道:“真是像群老鼠。”其中一位学生则回敬他:“虽然鼠类大小不同但都称作老鼠;龟甲雌雄同名皆姓乌。”
为了激励人才,在清朝规定每县至少要录取三名童生。但某个偏远地区的一次考试只报了三个名字,其中一个只写了一句“且去”,另一个什么都不写,只有第三个真的交出了答案。主考官不得不以此为标准评选,最终将那写“且去”的同学评为第一,并批注他必定胸怀大志。
这些趣事虽不可确证,但它们成为了人们传颂和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在这漫长的一千多年历史中,或许有些故事确实发生过,或许也有虚构之处,但若没有这些趣味横生的故事,那么这段历史就显得格外乏味了,是吗?
标签: 讲历史人物故事教学实录 、 古代世界四大美女 、 关于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 名人画像图片女 、 以历史人物的角度写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