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开创开元盛世与宫廷斗争的传奇故事
唐明皇简介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先天元年至天宝十五载在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也是其极盛时期的皇帝。
出生于东都洛阳,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710年,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诛杀韦后集团。712年禅位于李旦,被迫赐死太平公主后,他登基称帝,即为玄宗。
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贤相,如姚崇、宋璟等人励精图治,为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晚年的政事渐渐怠慢,加宠信奸臣如李林甫和杨国忠;宠爱杨贵妃,最终导致安史之乱。他被迫退位,让太子即位,并尊他为太上皇。在宝应元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被尊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又有称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人物早年经历:
垂拱二载秋八月戊寅(公历9月8日)生于东都洛阳,其父李旦已是帝,而母亲窦氏为德妃。此时正值宫闱纷争,他的祖母武则天与宰臣裴炎将他的伯父中宗废为庐陵王,其父豫王被立为新君,是睿宗。而武则天仍掌控朝政,对外宣称以女儿身分辅佐丈夫,使得她成为实质上的女权统治者。
垂拱三年七月丁卯,以嫡出身份被封楚王。
永昌二载(689年),武则天令其过继予弘嗣香火。
载初二載(690年)五岁时父亲因故去世,其弟兄及两伯父三子再入宫中,“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余”。
景龙四載(710年)六月庚子申時,由於與太平公主聯合發動「唐隆」,殺了韋后的黨羽,並攻入宮內將韋後斬首滅口,但此舉激起了民眾不滿並引發了一場廣泛的政治危機,因此最終失敗而告終。在這次事件後,他與親軍萬騎發展勢力,並開始秘密策劃復仇和奪取權力。
当韦后掌握大权后,她效仿曾经的武则天做法,将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景龙四年的某个时候,一群人建议把发动的事先向相王报告,但他胸有成竹地说:“我是为了拯救社稷,为君主、父亲救急,我成功了福祉归于宗庙与社稷,如果失败的话我因忠孝而死,不连累相王。”于是决定背着相王行动起来,他们计划是在七月二十一夜发动这场革命。当夜他们突袭羽林营,将韦党势力消灭殆尽,这场变革史称“ 唐隆”。
经过这一系列变革之后,他终于能够夺回国家政权,并且由于他的英勇和智慧,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发展,加强边防建设,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在诗歌艺术方面也有很高成就。不过,在晚年的统治过程中,由于宠信奸臣以及对外政策失误,最终导致国家由盛转衰。而到了宝应元年的某个时候,由於長時間患病,以及國家形勢嚴峻,他決定退休讓賢仔即位,而自己則成為太上皇直到去世為止。
标签: 英雄人物介绍100字 、 著名的历史人物介绍 、 历史人物故事简介30字 、 十大古装最帅公子 、 英雄事迹简短1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