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男人睿宗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

唐朝好男人睿宗:一生两度登基,二让天下,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690年)与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12年),共在位8载。公元690年让位于母后武则天,被封为皇嗣;公元710年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的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载去世,享壽五十五岁,庙号唐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

早期经历

龙朔二月初七日(662)出生於長安蓬莱宮含凉殿,是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同母弟。当日十一月十八日即封為殷王,以遙領冀州大都督、單于大都護、右金吾衛大將軍。此後,他深諦古訓,有學問,又精於草隸書法,更喜歡文字訓詁之學。在乾封元年的時候,他被徙封為豫王;總章二年的時候,又被徙封為冀王。他原名旭轮,但後來去掉了“旭”字。

第一次讓天下

他第一次的登基是在嗣聖元年的春季,他以豫王的身份取代了兄長李顯,並且與高宗當上皇帝時的歲數相同。但第二次登基已經是景雲元年的六月二十四日,即中宗死后的當一年,這次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中宗的兒子少帝,即溫王李重茂。這兩次登基相隔27個月,在這段時間裡,由於中央政局變化莫測,因此可以說他的一生充滿了传奇色彩。

對雙方讓渡

首先,他在武則天面前無力抗拒,而其實也不是出自本意,就假戲真做地表示不同意,但最終依舊不敢擺脫母后掌控權力的狀態。在垂拱二年的正月間,武則天發布詔書,再次還政給李旦,但是李旦堅決表示不同意,因而武則天繼續臨朝稱制,把持朝政。在永昌的一個新紀曆開始後,她使用周歷改號為載初,一切發布的詔書改稱「制書」。

第二次讓渡

在圣历的一個新紀曆開始後,她废黜为庐陵王的李显並召回宮內。然而,這一次推讓表現得更明顯,而且更加理性。他認為自己過於幼弱,不應該陷入兄弟間的較量。而按照長幼順序,如果兄長被迎接回到宮內,那麼母后就有可能選立兄長作為繼承人。因此,這也是保護哥哥同時避免自己遭受監視的一種策略。此舉不僅證明了他的理智,也保護了一切家族成員,使他們能夠得到自由活動空間。

最後一次成為君主

神龍的一個新紀曆開始後,由張柬之等人發動叛亂殺死張易之兄弟迫使武則天退位復辟中宗,並立其為太子。而此刻,李旦被任命作安國相王兼太尉參與國政,不久又因拒絕知政事而辭職。不久之后,被提議作皇太弟,但由於他的堅定反對,這項提議未果。他雖然多次遭猜忌卻仍能保持平靜生活直到韋皇后的背叛導致她的死亡和少帝廢除,其叔父隨後重新加冕成為新的君主,並且他同意但最終推翻自己的即位決定,最终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般的人物形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