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在清朝的米虫生活雍正登基时的悲哀与乾隆继位中的无奈

同样是排行老四,雍正与乾隆这对父子各自的承继手续,却在人们心中,得到的是截然相反的评价。幸运的乾隆,在乃父登基后,备受重用,不少学人认为他是康熙理想的异代继承者,父凭子贵,造出胤禛掉包陈家幼儿取宠的小说情节。

回顾历史,年轻的胤禛身为皇子时,在整肃吏治、强化赋税等治政理财方面,显示了气概非凡、作风干练的本色。如此能耐,虽非领军征战那般不计生死,但在朋党坐大、封建对抗的时代,也是极为艰险、惨酷。一国之主,不仅需知治兵之道、征伐之谋,更须有清醒果敢的理国之才、御人之术。

清朝皇帝雍正登基后的悲哀,是因为他处理政敌的手段太过残忍和冷血。他将同父亲弟老八、老九取名为“阿奇那”(猪)、“塞思黑”(狗),并且对兄弟们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圈禁,把曾经的大臣隆科多和年羹尧先后送上了黄泉路……即便对死心塌地效忠的大臣岳钟琪,也实现了凶狠的手段。岳氏的一死,是悲哀的一幕,他没有听从曾静进言去反叛异族政权,也没有效仿前任年羹尧拥兵自重,却死于愚忠与兵败上。他的悲哀,也是雍正在内心深处无法释怀的一份痛苦。

而乾隆继位后,对曾静等人的行动则表现出了彻底不同的态度。他严谕诛杀曾静等,上演灭门劫难,并全国禁毁《大义觉迷录》。这本书,一下子成了民间秘藏珍品罕物。

为什么雍正兴师动众地缉拿吕留良与曾静案主犯和随从,又拘禁了很多无辜者?但在案情揭晓时,没有深究曾静罪尤,而声称其受皇权争夺者的蛊惑,为其开脱?为什么乾隆登基初期违背父意,对曾静们执行一次血腥镇压?

这些问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是否真的是历史上的君王们,只愿意用文字来安抚文人的感伤,而不是真正理解他们的心声;是否真的只有文字能够给士子带来慰藉,而不是让他们感到更多的情绪波动?

这是历史上的一个沉浮,它融合着族群文化,将消弭满汉对立成为君王初衷,但却又被时间所改写。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两位皇帝,他们分别以不同方式处理了一场涉及权力斗争和个人忠诚的问题,这场戏剧性的变局,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即使是在封建社会,那些似乎固定的规则也可能会被打破。而对于那些参与其中的人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情感纠葛,无疑是一种永恒的话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