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毛先舒,明代诗人、戏曲家,生于泰昌元年(1620),自幼聪慧过人。六岁能辨四声,八岁能咏诗,十岁能作文,并在十八岁时发表了《白榆堂诗》,深受名士陈子龙的赏识。后来,他又师事学者刘宗周讲学。
毛先舒不求仕进,从事音韵学研究,与戏曲家洪升有师承关系。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88)去世,享年六十九岁,有女儿毛媞。
文学成就 毛先舒的诗歌风格以唐人为门户,以建安七子余风著称。他对音韵训诂学有较深研究,与萧山毛奇龄、遂安毛际可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在词中的喜用“瘦”字,如《玉楼春·闺晚》、《踏莎行·书来》和《临江山·写意》中的“瘦”字,被沈东江讽刺为“毛三瘦”。
著述丰富,他留下了多部作品,如《东苑文钞》、《东苑诗钞》、《思古堂集》等。此外,还有许多关于音韵学的著作,如《声韵丛说》、《韵问》等,以及其他各类文章如《南曲入声客问》、《南唐拾遗记》等。
作品选摘 名言 读书应有四要:一曰收,将心收在身子里,将身收在书房里;二曰简,无事不办,但须精专;三曰专,无事不办,但须心一处;四曰恒,不论勤奋,只要持之以恒。此外,他还告诫年轻人:“日月易逝,要猛省”。
标签: 中国现代影响世界十大名人 、 最经典的二十部小说 、 高中历史时间轴大全 、 世界四大 、 历史名人的简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