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与隆美尔2022年英雄人物对决的胜负之谜

在1939年,德国对波兰的攻击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40年,意大利加入战场,对法国实施了猛烈打击,同时在北非对抗英法殖民势力。然而,随着战事的发展,意大利在北非的局面逐渐不利。德国派出了非洲军团来援助意大利,并任命隆美尔为指挥官。在早期阶段,隆美尔凭借一系列战术上的成功改变了北非的军事格局。不过,在与英国蒙哥马利领导下的英军交手时,最终落败。在2次艾拉曼战役中,隆美尔遭到了重创。

那么,为何隆美尔会败给蒙哥马利?答案并不仅仅是看谁更优秀,更有赖于后勤和供应链的问题。德国在阿拉曼战役后期特别陷入困境,无论是补给线还是物资到达北非和供应给德军的情况都极其艰难。而每个月获得的补给量也显著下降。此外,由于船运线路经过地中海,他们还需要投入巨大的努力才能将补给通过这个高风险区域运送至目的地。在战争初期十月底,只有1.5万吨补给,而到了11月增加到21,400吨,再到12月几乎无任何进展。这导致当英军发起反攻时,德军燃料短缺,以至于不得不使用空运将100吨燃料运送至托布鲁克港。

相比之下,因为水上交通优势、印度支那地区的人力物力支援以及其他盟友提供的大量补给等因素,使得盟军能够保持稳定的补给线。而兵力方面,也同样存在显著差距:德意联军总共只有6万人,而英国则拥有19.5万名士兵;坦克方面,也呈现出明显劣势:虽然 德意联军总共有562辆坦克,但盟軍卻擁有一千零三十八辆坦克,其中包括252辆丘吉亚士II、170辆M3李顿、294辆十字弓II、119辆斯图亚特III及194辆瓦伦丁I等多种型号。

此外,还有空中优势问题,即盟軍控制了北非上空,从而能随时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燃油不足迫使第21装甲旅师被迫撤退,大部分坦克因为缺乏燃料而被弃置在地面上,那些曾经强大的力量现在只剩下35架可用的坦克,这样的形势,让即便是天才如隆美尔也难以抵挡来自蒙哥马利所率领的一方,不断加深劣势并最终失败。不言而喻,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便是最优秀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宿命般的情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