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毛先舒,生于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自幼聪慧过人,早年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六岁时,他就能辨识四声,并在八岁时开始尝试吟诗。在十岁时,他已经能够撰写文章,这种成就让他很快得到了名士陈子龙的赏识,并且受到了他的教导。此后,他又跟随学者刘宗周学习。
随着明朝的灭亡,毛先舒放弃了仕途的追求,而是专注于戏曲音韵学的研究。他对音乐和戏曲有着深厚的造诣,即便是在晚年的他,也仍然受到当时大师们的尊敬。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88)左右,他去世,当时已是六十九岁高龄。
毛先舒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包括《东苑文钞》、《东苑诗钞》、《思古堂集》等多卷作品。他对唐代诗歌有着深刻的情感,对“唐六如之俚鄙”、“袁中郎之佻侻”以及“竟陵钟、谭之纤猥”的表达进行了批判,为维护唐代诗人的纯粹风格而努力奋斗。
他的词作以“瘦”字为特点,如《玉楼春·闺晚》中的“月明背着陡然警,我信我真如影瘦”,以及《踏莎行·书来》的“我信我真如影瘦”。这些作品使得他被誉为浙江地区最杰出的三位文学家之一,与萧山毛奇龄、遂安毛际可并称为“浙中三毛”。
除了文学创作外,毛先舒还积极参与音韵训诂学研究,对南北宋及金元至元间戏曲进行了详尽地整理与评论,其研究成果广泛传播。他的名言:“读书有四要:一曰收,将心收在身子里,将身收在书房里是也。”提醒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精力,同时保持恒心不懈,是非常值得我们铭记的一番教诲。
标签: 经典名人小故事大道理及感悟 、 有趣的幽默历史小故事 、 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 、 十大必读名人传记 、 历史入物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