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毛先舒,生于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自幼聪慧过人。六岁能辨四声,八岁能咏诗,十岁能作文。他在《白榆堂诗》中展现了才华深得名士陈子龙的赏识,并师事陈学习后,又随学者刘宗周讲学。明朝灭亡后,他不求仕途,而是专注于戏曲音韵学研究,与戏曲家洪升有师承关系。他晚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88),享年六十九岁,有女儿毛媞。
文学成就 毛先舒以唐代为诗歌的守护者,以“扬七子而抑竟陵”著称,对明代诗人进行批评和评价。他擅长古典文学,有建安七子的风格,以古籍振兴西泠词派,被认为排列在西泠词派首位,对音韵训诂学也有深入研究。在他的作品中,“瘦”字频繁出现,如《玉楼春·闺晚》中的“月明背着陡然警,我信我真如影瘦”,体现了他对美感的追求。
著述丰富,留下多部重要作品,如《东苑文钞》、《东苑诗钞》、《思古堂集》等,其中包括各种论著和评论,如《声韵丛说》、《南曲入声客问》等。此外,他还留下许多名言,如“读书有四要:一曰收,将心收在身子里,将身收在书房里是也。”这些名言反映了他对于读书方法和精神修养的看法,以及对于时间价值的重视。
毛先舒提倡精进与恒久,不仅要求自己,也劝导世人:“汝等虽在少年,日月易逝,斯言常当猛省。”这表达了他对青年的期望和对生命有限性的认识。他的诗词如《吴宫词》、《忆秦娥》,充满情感与哲理,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标签: 历史学就业方向 、 历史人物故事读后感四年级 、 介绍一位历史人物作文300字 、 最精彩的架空历史小说 、 历史名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