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先舒英雄岁月的诗篇

人物简介 毛先舒,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生于文艺复兴的时代。自幼聪慧过人,六岁能辨四声,八岁能咏诗,十岁能作文,被誉为童才。十八岁即发表了《白榆堂诗》,其才华深受名士陈子龙青睐,并被他收为师弟。此后,又跟随学者刘宗周学习。在明朝末年,他选择隐居,不求仕进,而是投身于戏曲音韵学的研究中。戏曲家洪升曾在少年时期接受他的指导。毛先舒晚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的某一年,在这漫长的一生中,他留下了一副丰富多彩的文学成就。

文学成就 毛先舒以唐代诗人的风格著称,对明代诗歌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批评那些“唐六如之俚鄙”和“袁中郎之佻侻”的作家,以古典文学振兴新一代。他对音律训诂学有着深入研究,与萧山毛奇龄、遂安毛际可并称为“浙中三毛”,文坛上的三大巨匠之一。在词章创作方面,他喜用“瘦”字,如《玉楼春·闺晚》中的“我信我真如影瘦”,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怀。

著述丰富 毛先舒留下的书籍浩繁,有《东苑文钞》、《东苑诗钞》、《思古堂集》等,以及多篇论著,如《声韵丛说》、《韵问》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人们珍视和研究。

名言与教导 他提出的读书四要——收、简、专、恒——对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无论年龄如何,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在给子侄的书信中,他提醒他们珍惜时间,因为日月易逝,就像他自己在年轻时也曾经历过一样。

作品选摘 他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吴宫词》(描述苏州美景)和《忆秦娥》(抒发离别之情),这些作品充满了生活感和艺术情趣,为后世传颂不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