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梦龄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历史人生故事在血淋淋的战争物品间展开

早年经历

1898年2月18日,郝梦龄出生在河北省藁城县庄合村。他的童年充满了挑战,他只读了三年私塾就被父亲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然而,他无法忍受那里的生活,所以投奔了奉军魏益三部当兵。在那里,他展现出了他的勤奋和好学之心,因此被魏益三送往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从1921年起,郝梦龄在魏益三部担任营长、团长。他随后跟随魏益三归属冯玉祥的国民军,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后,被调至第九军任职,并逐渐升迁为副军长和师长等高级职务。

请缨北上

1934年,当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围剿”时,郝梦龄请求解甲归田,但未获批准。1935年,他被调往贵阳、独山、遵义等地负责修筑川黔公路。此后,他继续担负着公路的保卫和养护任务。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时,郝梦龄正在去四川陆大的途中得知消息后,即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这一年秋天,他率领第四军到达石家庄并加入第十四集团軍司令卫立煌指挥下,为守卫忻口作战。

壮烈牺牲

10月11日至12日之间,忻口战役打响。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轰炸和坦克攻击,郝梦龄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在激烈战斗中,一昼夜易手13次,最终他于10月16日凌晨因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

家庭生活

他的妻子是剧纫秋,他们有五个孩子,其中女儿慧英曾是一名生物教师,而儿子荫槐因为国家需要放弃了北京工作机会志愿支援边疆,最终因肺病早逝。大儿子荫楠成为了一名医生,小女儿慧兰以及最小的儿子荫森都留给了人们深刻的记忆。而孙子的名字叫良,是汽车化工专业毕业的一名工程师。

人物轶事与纪律严明

他对家人的要求极其严格,对朋友也同样如此。一位朋友送给剧纫秋一副象牙麻将,但遭到了他的强烈反对,并让她将其销毁。当有人向他求情时,他坚持不懈,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才能维护纪律,使自己的部队成为模范单位。他还以身作则,将一个贪污犯叔叔革职,让其永不录用,以此树立榜样。

评价与追认

中国人民高度评价他作为“崇高伟大的模范”,并且在延安举行的一场追悼活动中称赞他为中华民族中的英雄。在1983年,由于国家政策改变,此前没有公正记录的事实使得民政部门追认他为烈士。而2014年9月1日,又一次官方行动将他列入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列,这是对历史人物的一个新的肯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