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育德化县第十一届代表让太后5天不下车

他是我国福建省的一个普通医生,出生于1930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七日,在一个书香门第中长大。他的曾祖父黄立德是当地的秀才,而他的祖父黄景熙则是一位教书人。在家谱上,他的父亲黄际和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曾在永春、南安等地担任过教师。

黄春育自幼聪明好学,对古文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擅长绘画。他在家乡德化县完成初中的学习后,又进入了尚养初农、高农学校深造。1951年,他考入了晋江专区医士学校,这是他开始医学教育之旅的地方。

毕业后,黄春育分配到晋江专区第二医院(现泉州市第二医院)的五官科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导师林兆榕,这位名医对他影响深远。黄春育不仅勤奋学习,还经常参与手术助理,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还曾跟随外科医师崔太甫进行临床实践,这些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医疗经验。

1960年,由于政治原因,黄春育被“下放”回德化县医院组建五官科。这时,那里完全没有五官科业务,只有他一人负责。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不断创新,用心钻研,最终成功建立起了一支小型但高效的五官科团队。

然而,在1970年代初期,由于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迫害,黄春育再次被调往霞碧公社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他带领合作医疗站,不仅自己治疗病人,还培训其他赤脚医生。此时,他所在地区的人们只能等待两天一班的汽车才能到达霞碑,然后再步行数十公里才能到达医疗站就诊,这种情况极其艰苦和危险。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抗争,最终在1976年 黄春育得以回到德化县医院继续主持五官科工作。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一直担任该科负责人的职务,一直退休前都是这个岗位上的佼佼者。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无论是在市级还是地方性的医疗机构,都以其卓越的手术技巧和无私的情怀赢得了患者与同事的一致赞誉。

标签: